在理财行业,有哪些业绩好、有名气的基金经理?

erjian2022-07-08107

基金经理很多,有名的基金经理也不少。大家已经提到了不少曾经的牛人,我就从综合收益、管理规模、风险控制、任职年限等层面补充列举一下2015年公募基金的那些“红人”吧。

1、综合收益:魏伟最会赚,综合收益近170%

公募基金行业普遍存在一拖多现象,若从基金产品角度,2015年最赚钱的基金是易方达新兴成长,约171.78%。但基金经理宋昆先生掌管四只基金,其他产品略有逊色。通过单一产品来判断基金经理收益能力有失偏颇。为了更好反映和评估基金经理投资管理水平,基金豆研究中心独立开发基于基金经理维度的评估模型。从模型数据统计来看,2015年最能赚钱的基金经理为富国低碳环保及富国新兴产业基金经理魏伟先生,综合收益169.74%,远超同业平均水平和基础市场。饶晓鹏、刘伟亭较高的收益主要是由于6-9月处于换工作的空窗期,幸运躲过市场大跌。排名较为靠前的还有投资者熟知的任泽松、宋昆、潘明、汪鸣等。

表1:2015年基金经理综合收益前十

2、赚钱速度:欧阳沁春在牛市赚钱速度最快

由于投资能力、投资风格的差异,基金经理体现出业绩特征有差异显著,有人擅长在牛市下赚的更多,有人善于长跑领先,有人长于控制风险。本节向大家介绍最善于在2015上半年牛市赚钱的基金经理。若牛市能够重来,这些基金经理就是你的最佳选择。从数据来看,汇添富基金欧阳沁春赚速最快,最高时收益达220%,华宝基金楼鸿强最高收益也达211%,魏伟最高收益同样近210%。另外,宋昆、潘明、史彬、朱晓亮等牛市下赚钱能力同样突出。

表2:2015年基金经理阶段最大收益前十

3、回撤幅度:回撤前十基金经理下跌均高于60%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有牛即有熊。聊完了牛市中最能赚的基金经理,接下来就侃侃熊市下最能控制风险的“稳健哥”。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普天同庆,但6月下旬以来却哀鸿遍野。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对于注重长期投资的基金经理,不仅仅要能赚,更要能控制风险,有效控制回撤才能长跑领先。尤其对于投资者,往往乐于跟风追涨,容易踩在高点买进,一旦所买基金不善于控制风险,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对投资者而言,基金经理有效控制回撤更为重要。

通过下表可以发现,2015年基金经理最大回撤同样惊人,最大为67.94%,最大回撤前十的基金经理均高于60%,不亚于08年的大熊市。投资者购买这些基金经理掌管的产品不在少数,若恰好高点买入,要寝食难安了。偏股主动型基金经理2015平均最大回撤约40%,少数基金经理既能牛市中赚的多,也能在熊市中亏的更少,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如富国基金魏伟先生,最大回撤30%,在所有可比基金经理中处于前1/3,着实难得。

表3:2015年基金经理最大回撤前十

4、管理规模:17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千亿,余额宝王登峰独掌6100亿

2015年上半年迎来难得的大牛市,无论是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还是基金产品数量均迎来爆发式发展。尽管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但上半年却出现大批量基金经理离职,致使基金行业一拖多现象普遍,基金经理管理资产规模大幅上升。截止到2015年三季报,公募行业人均管理资产约82亿元,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其中,17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合计约占整个公募管理资产规模的50%,天弘余额宝舵主王登峰管理超6000亿元,华夏基金曲波超4200亿元。但与此同时,有超过100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足1亿元。

表4:基金经理管理资产规模前十

上述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均是由于掌管货币基金或短期理财产品,货币类产品收益受资产规模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偏股主动型基金则不然,虽然规模与收益之间没有显著的负相关,但过大的规模显著制约基金超额收益水平。偏股主动型基金人均管理规模约25亿元,其中,22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工银瑞信基金经理刘天任先生管理规模合计约168亿,排名居首。另外,约50位偏股主动型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足亿元。一般而言,管理规模过大将制约基金收益水平,过小则收益波动较大,适中则影响不大,但并非绝对。

表5:偏股主动型基金经理管理资产规模前十

统计样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

5、管理基金数量:最多掌管34只基金,80%基金经理一拖多

2015年上半年基金经理出现奔私潮,基金数量却急速增多,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更为普遍。截止到2015年末,将近80%的基金经理存在一拖多的现象(1位基金经理同时掌管两只基金及以上)。更有甚者,天弘基金刘冬先生一人掌管34只基金,即便考虑A、C份额合并运作,管理基金数量也有17只,不过好在多为指数基金,无需太多主动管理。另外,有7位基金经理管理数量超20只,81位基金经理管理数量超10只。

上述基金以指数型、货币型基金为主,前者采取被动复制策略,后者运作方式无太大差异,所以对基金收益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偏股主动型基金则不然。偏股主动型基金一拖多现象同样较为普遍,但最多是一拖六,为工银瑞信宋炳坤先生。另外,25位基金经理一拖四以上,一拖多对偏股主动型基金影响相对较大,精力的分散、管理规模的增加往往使基金收益的下滑。

表6: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数量前十

表7:管理数量超过5只的偏股主动型基金经理

注:表6、表7统计样本剔除分级基金A、B份额

6、任职年限:向老兵致敬,为新人加油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公募行业再度春秋,坚守在这个行业的老兵们再长一岁,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到这个行业。若仅从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来看,时间最久的尚志民先生已超15年,目前担任基金安顺基金经理。另外,长盛基金王宁先生任职超13年,广发基金易阳方先生任职超12年。从年龄结构来看,在全部1200多位基金经理中,任职超10年的有25位,约占2%。200人任职在5-10年之间,占比约17%。约有400人在1年之内,占比约33%。

基金经理年轻化趋势显著,这与上半年市场走牛相关性较大,牛市下更多的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在此,我们向老兵致敬,同时欢迎和期待新人创造佳绩。从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与基金投资关系而言,资深基金经理更让人信赖,但新人每年同样涌现新锐,选择基金并不能简单从任职年限来判断。

图1:基金经理任职年限结构图

表8: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前十

总而言之,前面提到的许多基金经理在2015年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其实并不推荐单纯按短期收益(特别是牛市收益)去评估业绩,甚至选择基金。排名只是参考,都是事后的统计,对未来的合理预测需要更多的维度。

在股市中,丰厚的利润也常常伴随着风险。因此,股票投资者在进行炒股的时候,要多多的了解这方面的风险并避免。同时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多多的运用技巧和策略。如果大家对股市技巧方法策略感兴趣的话,朋友们可以关注股票股市猫九去看看,有很多股市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我国古代的理财名家具体有什么理财方法和政绩?

谢谢邀请!

杨炎,唐朝财政改革家,官至宰相。他在理财上的成就,除了最主要的创行两税法外, 还有两点值得称道: 其一, 他将皇室财富与国家财政分开; 其二, 他在中国财政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出制入”原则, 开创世界预算制度之先河。

唐朝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宰相杨炎提出了著名的“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据丁征税的作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

唐代所谓的“租庸调”主要含义:

“租”就是地租。按男丁计算,每个男丁每年交玉米20斗或稻米30斗。

在理财行业,有哪些业绩好、有名气的基金经理?

“庸”是劳役。每个男丁每年服劳役(无偿劳动)20天,闰月加2天。如果不去,可以交实物相抵,每天折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

“调”是缴纳手工业品。如蚕乡,每个男丁缴纳绢、绫、粗绸各2丈,棉3两。非蚕乡缴纳布2丈5尺,麻3斤。皇室贵族勋臣免交租庸调。

《两税法》的的基本内容有:

(一) 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

(二) 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

(三)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

(四)“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但丁额不废;

(五) 两税依户等纳线,依田亩纳米粟,田亩税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均平征收。

(六)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

(七)、凡鳏寡孤独不济者(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可以免税。

“两税法”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什么称为“两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

在那个历史时代,两税法的消极作用主要有:

第一,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

第二,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因政府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

第三,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 ,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更多。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旧唐书•杨炎传》)

“量出制入” ——根据财政支出的规模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财政管理原则。有人说,对杨炎的评价要慎重。为什么呢?因为“西方国家直到19世纪末期才出现量出为入的原则,中国一直到近代的财政思想基本上也是量入为出,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换句话说,是杨炎的措施太超前,带有临时性。但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杨炎提出的“量出制入”原则, 开创了全球各国预算制度之先河,直至如今许多国家都在采用这个财政预算制度。 我国历史渊源流长,还有很多其他的理财名家,欢迎大家下方评论区讨论,谢谢!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huangjin/8644.html 转载需授权!

理财政绩名家古代具体

上一篇:【我企贷理财快讯】风控连环陷阱招招毙命 紫阳叁号有限合伙基金离奇违约

下一篇:小人物的梦想——从“理财+创业”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