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办事后付款QQ:
招租BF:49921434
下面黑客都可以添加(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全文)

erjian2022-05-31108

  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全文)

    前 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1997年10月开始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今已11次。基于深入分析、了解我国互联网、能更深入的揭示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状况的诸如“谁、何时、在哪里、如何使用互联网”等基础性问题的目的,以第十一次和以前历次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在发布第十一次统计报告的同时推出了本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年度分析报告。

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全文)

    和以前的分析报告类似,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趋势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分组、频数分析、相关分析、交叉分析、组合预测等分析方法。在内容方面,本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宏观概况、网民特征、网民上网行为习惯、非网民状况、华东和西北地区网民状况比较、2003年网民状况预测等。

    本分析报告中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的调查数据,和全国人口有关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等。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内。

    由于时间和我们水平的原因,本分析报告可能存在不足、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摘要

    2002年是中国互联网络获得较快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开始形成转折的一年。

    从宏观的角度看,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等都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5910万、2083万、17.9万、37.1万,这和2002年6月的统计数字相比增长率均超过20%。国际出口带宽总数和2001年12月相比增长了1782.5M,达到9380M,但和2002年6月的统计数字相比减少了1196.5M。多元化的上网方式继续得到发展,宽带(ADSL、CABLE MODEM等)上网用户数达660万。

    在网民的特征结构方面,男性、未婚、25岁以下、大专及以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含无收入)网民的比例分别在网民各特征数据中占据相对主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59.3%、57.8%、54.9%、69.6%、84.5%,其中男性、未婚的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但25岁以下、大专及以下、收入为500元以下(含无收入)以及2000元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和以往相比呈上升趋势;在用户地域方面,北京、上海之外的尤其是沿海省份的网民数有了较大的增长,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网民数占全国网民数的比例分别为9.5%、8.1%、7.1%、6.6%、6.5%,居全国前五位;在职业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民主体,比例分别为28%、15.7%,但后者的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另外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比例和以往相比都有所增长,分别达到8.0%、8.9%、6.2%;在行业方面,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IT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制造业是网民的主要分布行业,比例分别达到12.5%、10.3%、11.8%、10.6%、11.1%,其它行业的网民数也都有不同的增长,网民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宽泛。

    在网民的上网行为习惯方面,家中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比例达62.6%;网民一天中上网的第一个峰值时间段为早晨9:00、10:00,比例分别为15.2%、16.1%,到晚上20:00、21:00、22:00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比例分别为41.5%、40.3%、32.3%;而网民每周的上网时间分别为9.8小时和3.4天;绝大部分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在100元以内,比例值达70.1%,该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网民平均拥有的电子邮箱账号数呈递减状态,电子邮箱总数和免费的邮箱数分别为1.5和1.2;用户每周收发的邮件数和2002年6月的统计数据相比呈增加状态,分别达到7.7和5.5;网民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比例值分别为53.1%和24.6%。

    从非网民的状况看,其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值为40.8%,其次是“没有上网设备”,比例值为27.7%,第三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比例值为18.7%;在未来是否可能上网的问题上,6.4%的非网民表现了一定的兴趣,表示一年内有可能上网,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我国网民可能的变化。

    东部的华东地区和西部的西北地区网民状况有着相对明显的差别。总体而言,华东地区网民的特征结构要比西北地区网民的特征结构相对合理,而华东地区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相对西北地区网民而言也显得更频繁、更日常化。

    展望未来,在综合考虑宏观政策、经济发展、互联网产业自身等因素的基础上,预计2003年年底网民总数达8630万,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和依赖性将更强,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将继续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为正处于转折期的中国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 上网计算机数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2083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403万台,占19.3%,比半年前的19%略有增长,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1480万台,占71.1%,比半年前的74.4%有所下降,使用其它方式上网的计算机数为200万台,占9.6%,比半年前的6.6%有所增长(如图1-1所示)。可以看出,同半年前相比,尽管拨号上网计算机数所占比例有所减少,但拨号上网计算机仍为上网计算机的主流。

  图1-1 上网计算机数按上网方式的分布

   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470万台,增长率为29.1%,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6.1%,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69.7倍。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增加了96万台,增长率为31.3%,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2%,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4.9万台的82.2倍;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增加了280万台,增长率为23.3%,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1%,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5万台的59.2倍(如图1-2所示);其它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增加了94万台,增长率为88.7%(如图1-3所示)。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和专线上网计算机数都一直呈快速增长的状态,其中拨号上网计算机一直保持着主体地位,同时其它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也呈现出比较快的增长态势。

  图1-2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万台)

  图1-3 历次调查其它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万台)

  从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图1-4所示)可以看出,同上一次的调查结果相比,上网计算机总数的增长率、专线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拨号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历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一致,除2000年1月的调查结果外,专线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高于拨号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和上网计算机总数的增长率。这显示了尽管拨号上网这种传统的上网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但专线上网和其它上网方式也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多元化的上网方式进一步发展。

  图1-4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

  2、 上网用户人数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591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用户人数为2023万人,拨号上网用户人数为4080万人,ISDN上网用户人数为432万人,宽带上网用户人数为660万人(如图1-5所示)。同拨号上网计算机占据全部上网计算机的主体地位一致,拨号上网也是用户使用量最多的上网方式。

  图1-5 上网用户数分布(万人)

   同第十次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1330万人,增长率为29%,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万上网用户人数相比,现在的上网用户人数已是当初的95.3倍。其中专线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417万人,增长率为26.0%,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3.5%,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15.5万的130.5倍;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738万人,增长率为22.1%,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1.2%,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46.5万的87.7倍(如图1-6所示);ISDN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了117万人,增长率为37.1%;宽带上网用户人数半年增加了460万人,增长率为230.0%(如图1-7所示)。可见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增长之快。同上网用户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拨号上网用户人数和专线上网用户人数也相应保持着增长趋势,且拨号上网用户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和上网计算机的情况相类似,除拨号、专线上网用户外,使用其它方式上网的用户,尤其是宽带上网用户人数也在快速增加,这表明用户上网方式多元化的状况得到进一步加强。

  图1-6 历次调查上网用户人数(万人)

  图1-7 历次调查ISDN、宽带上网用户人数(万人)

   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也从2000年1月调查的2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53万人,三年增加了6.7倍,同半年前相比增加了24万人,增长率为18.6%,比去年同期增长29.7%(如图1-8所示)。

  图1-8 历次调查使用其它设备上网用户人数(万人)

   从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上可以看出,同半年前相比,上网用户人数的增长率略有下降。虽然从1998年7月到2000年7月,上网用户人数每半年都以超过50%的比率增长,2000年1月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而且从2002年1月开始,又逐步回升(如图1-9所示),但是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总的发展趋势减缓,这可能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的基数增大有一定的关系。

  图1-9 历次调查上网用户人数增长率

   从历次调查上网用户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除华北地区用户所占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外,其它地区用户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东北、西南、西北地区用户所占比例一直在30%以下(如图1-10所示)。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我国各地区的网民均发展很快,但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要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图1-10 历次调查上网用户的地域分布

   在目前公开的各国网民数量中,中国5910万网民在世界排名第二(联合国贸易及开发会议的报告表明,到2002年年底全球网民约为6.55亿),仅次于美国,但在我国将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4.6%,在本次调查的总体(住宅电话覆盖的6岁以上的人口加上在校的大学生)中占11.1%,这说明尽管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很大,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3、 CN下注册的域名数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79544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53398个,增长率为42.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1%,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相比,域名总数已是当初4066个的44.2倍。虽然半年前CN下注册域名数有所减少,但从整体上看,CN下注册域名总数增长很快,尤其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CN下注册的各类域名均明显增长,其中以ac.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728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1036个,增长率为149.7%;以com.cn 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33796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34961个,增长率为35.4%;以edu.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629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147个,增长率为9.9%;以gov.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7796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1110个,增长率为16.6%;以net.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0234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7986个,增长率为65.2%;以org.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9587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6556个,增长率为216.3%;以行政区域名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4774个,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1602个,增长率为50.5%(如图1-11所示)。

   CN下注册域名数的变化趋势一方面突出反映了国家主管部门政策对CN域名注册服务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广大网民对信息产业部新政策的欢迎以及对CN域名价值的认可。

  图1-11 历次调查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个)

   从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同历次调查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一致,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一直占85%以上,东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近年虽略有增长,但所占比例仍非常小(如图1-12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图1-12 CN下注册域名地域分布

  4、WWW站点数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站点的快速增长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一个低潮后,正进一步发展。

   从所示)。

  图1-13 历次调查WWW站点数(个)

   从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情况一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图1-14 历次调查WWW站点数地域分布

  5、国际出口带宽数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9380M,与半年前相比减少了1196.5M,减少率为11.3%,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长了23.5%,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5.408M的369.2倍(如图1-15所示)。可见,虽然2002年下半年我国国际出口带宽有所减少,但总的增长趋势仍然是非常迅速的。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同第十次调查相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国际出口带宽方面仍然居于前2位,其中中国电信的出口带宽为5147M,占总出口带宽的54.9%;中国网通的出口带宽为2469M,占总出口带宽的26.3%。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出口带宽之差为2678M,而半年前二者之差为3582M,一年前二者之差为5567M,带宽之差的减少趋势依然很明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提供了可能。

  图1-15 历次调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M)

  6、IP地址数

   中国的IP地址资源在近几年有较快的增长,在数量上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中国大陆已有29002240个,但是仍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互联网络运营单位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网民人数的大幅增加,网络应用的逐步加强,这种IP地址发展与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不匹配会更加明显。因此我国各ISP应积极了解APNIC及CNNIC的IP地址分配政策,大力推进我国IP地址资源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历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从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到现在,我国互联网络在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站点数等方面经历低潮后又开始快速增长,但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有这一切表明,我国的互联网络发展速度很快,但还存在一些不完全合理和不尽人意的地方,相信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推动,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服务的不断多样化和实用化,中国的互联网络必将发展的更为合理。

  二、网民特征结构

   从半年前的4580万网民,到目前的5910万网民,仅半年间我国的互联网络用户就增长了1330万。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民的行列,有力的推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网民的构成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解网民的特征结构,探求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可以较好的把握住谁在使用互联网这一问题。

  1、用户性别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网民占59.3%,女性网民占40.7%(如图2-1所示)。男性依然占据网民主体。

  图2-1 网民性别分布

   与第十次调查相比,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增加了1.6%。结合前十次调查网民的性别分布可以看出,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女性网民从1997年10月的12.3%增加到现在的40.7%,男性网民则从最初的87.7%减至59.3%(如图2-2所示)。男女网民比例上的差异日渐缩小,从1997年的7:1已经缩小至目前的1.5:1,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有密切关系。

  图2-2 历次调查网民性别分布(%)

   我国男性网民3504.6万,是五年前54.4万的64倍,比半年前增长了25.6%;女性网民2405.4万,是五年前7.6万的317倍,比半年前增长了34.3%(如图2-3所示)。女性网民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男性网民。但从普及率的角度来看,男性网民占男性总人口的比例为5.3%,女性网民占女性总人口的比例为3.9%,互联网在女性中的普及仍然不及男性。另外,尽管目前我国网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但就我国近13亿的人口基数而言,网民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微不足道,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图2-3 历次调查不同性别网民的数量(万人)

  2、 用户婚姻状况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未婚网民占57.8%,已婚网民占42.2%(如图2-4所示)。未婚者在目前仍然是我国网民的主体。和以往调查结果类似,未婚者占网民主体的状况与人口普查得出的已婚者占我国总人口的主体的状况不太一致(至2001年底,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1.7:1),但这种不一致的状况正在改善。

  图2-4 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与半年前相比,已婚网民有小幅度增加,所占比例增加了1.1%。从最近几年的整体走势看,已婚网民所占比例尽管有一定波动,但仍然呈递增趋势,与1999年1月相比增加了6个百分点(如图2-5所示),增长缓慢的原因与目前我国上网人群的低龄化有关。从绝对数看,网民中未婚者达到3416万,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26.6%;已婚者达到2494万,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32.5%(如图2-6所示)。已婚网民的增长速度在这半年间比未婚网民要快。

   从普及率的角度看,未婚网民占我国未婚人口总数的7.2%,已婚网民占我国已婚人口总数的3.1%,互联网在未婚者中的普及程度仍然高于已婚者。

  图2-5 历次调查网民婚姻状况分布(%)

  图2-6 历次调查不同婚姻状况网民的数量(万人)

  3、用户年龄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7.3%,其次是18岁以下(17.6%)和25-30岁(17.0%),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35岁以下的网民占82.1%,35岁以上的网民占17.9%(如图2-7所示)。网民在年龄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特点。

  图2-7 网民年龄分布

   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25-30岁的网民所占比例近三年内下降较多,从2000年1月的30.8%降至现在的17.0%,而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速度却很快,从2.4%增加到17.6%(如图2-8所示),这应该与网民中学生的比例增加有关。35岁以上的网民比例有起有落,变化不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相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与半年前相比,35岁及以下的网民从3755.6万增加到4852.1万,增长率为29.2%;35岁以上的网民从824.4万增加到1057.9万,增长率为28.3%。两者在这半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多(如图2-9、图2-10所示)。

  图2-8 历次调查网民年龄分布(%)

  图2-9 历次调查网民年龄分布(%)

  图2-10 历次调查不同年龄网民的数量(万人)

  4、用户受教育程度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比例最高,占到30.6%,其次是本科(27.6%)和大专(26.1%)。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为30.4%,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达到了69.6%(如图2-11所示)。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占据大多数。

  图2-11 网民受教育程度分布

   与以往调查结果的趋势相同,本科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继续增长,比半年前增加了1.3%。从绝对数上看,与半年前相比,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加了985.3万,增长率为31.5%;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加了344.7万,增长率为23.7%(如图2-12、图2-13所示)。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继续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互联网上内容的日益丰富、服务的日益多样、操作的更加简便以及使用成本的降低,使互联网更具亲和力,越来越趋于大众化。

  图2-12 历次调查网民受教育程度分布(%)

  图2-13 历次调查不同受教育程度网民的数量(万人)

  5、用户个人月收入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的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0%,其次是501-1000元(20.9%)和1001-1500元(15.4%),只有15.5%的网民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如图2-14所示),低收入网民仍然占据主体。这种结构应该与网民中学生及年轻人占据一定比例有很大关系。

  图2-14 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与半年前相比,无收入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从13%增加到16.5%,而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比例也有所增加,从13.4%增加到15.5%。从绝对数量看,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网民从3966.3万增加到4994万,增长率为25.9%;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则从613.7万人增加到916.1万人,增长率为49.3%(如图2-15、图2-16所示)。就这半年而言,高收入网民的增长速度比低收入网民的增长速度要快。

  图2-15 历次调查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图2-16 历次调查不同个人月收入网民的数量(万人)

  6、用户职业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8%,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15.7%,排在第三位的是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各占10.3%。农林牧渔工作人员和军人所占比例最少,分别只有1%和0.9%(如图2-17所示)。

  图2-17 网民的职业分布(%)

   学生网民所占比例仍然高居榜首并且稳步增长。与半年前相比,学生网民在比例上又增加了1.8%,绝对数量增加了454.8万,增长显著(如图2-18所示)。与其它职业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校园网的建设为学生上网搭建了良好的条件,各种网校、远程教育等的兴起也对学生上网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图2-18 历次调查学生人数(万人)及比例(%)

   目前我国的上网学生人数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在校学生总数(至2001年底,包括普通小学、初中学校、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在校学生共22384万)的7.4%,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说明互联网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了。

  7、 用户行业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人最多,占12.5%,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11.8%,排在第三的是制造业,为11.1%(如图2-19所示)。

  图2-19 网民行业分布(%)

   与半年前相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和科学研究、制造业以及IT业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批发和零售业的网民比例有所减少(如图2-20所示)。在绝对数量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的网民增加了110.7万,增长率为28.7%;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网民增加了116.3万,增长率为33.8%;制造业增加了121.9万网民,增长率为38.3%;IT业增加了96.6万网民,增长率为31%;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网民只增加了3.3万,增长率为0.7%(如图2-21所示)。从网民在职业、行业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网民逐渐趋于多元化。

  图2-20 历次调查从事几大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

  图2-21 历次调查从事几大行业的网民数量(万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未婚者、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人以及低收入者仍然占据大多数;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比其它职业的人要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制造业成为网民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但同时可以看到,网民在特征结构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将越来越向大众化靠拢,成为普通人都能使用的工具,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将会更加合理与平衡。

  三、网民上网行为习惯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正日益变成普通网民用以工作学习、获取信息、通信交流、休闲娱乐的手段和工具。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了解网民的上网行为习惯,有助于我们清楚的看出网民在如何使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用户上网地点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62.6%的网民在家里上网,42.5%的网民在单位上网,其次是学校(20.2%)、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19.4%),同时还有0.6%的网民在公共图书馆上网,0.5%的网民移动上网,地点不固定(如图3-1所示)。家里仍然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

  图3-1 网民上网地点分布(%)

   与CNNIC最近几次的调查数据相比可以看出,在家里上网的网民比例继续呈稳步递增趋势,而在单位上网的网民比例则继续减少(如图3-2所示)。家庭电脑的普及、小区宽带的建设以及互联网使用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入了互联网络,家里也相应成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地点。

  图3-2 历次调查网民在家中/单位上网的比例(%)

  2、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一天中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波动非常大:凌晨1点至早上7点钟是网民最少上网的时间,上午8点钟开始上网的人逐渐增多,在中午11、12点有小幅度回落,从13点开始继续爬升,傍晚17、18点稍有回落,随后19点人数激增,到晚上20、21点的时候达到顶峰,各有四成左右的网民在这一时间上网,这之后上网人数又逐渐减少(如图3-3所示)。可以看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与以往调查结果类似,网民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仍然集中在下午和晚上。

  图3-3 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3、用户上网设备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有95.2%的人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10.1%的人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用户上网设备仍然以台式计算机占据主流。与半年前相比,使用台式计算机的网民比例减少了2.2%,而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网民比例增加了5.6%。也有少量网民在使用计算机上网的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上网。网民的上网设备日趋多样化。

   从近三年的调查数据看,在使用计算机上网的同时,使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设备上网的人在逐渐增多,从2000年1月的20万已经增加到了现在的153万,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24万(如图3-4所示)。新的上网设备正在逐渐被网民所接受。

  图3-4 历次调查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网民数(万人)

  4、 用户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低于50元的网民最多,达到39.5%;其次是花费在51-100元的网民,占30.6%;21.9%的网民每月花费的上网费用在101-200元;每月花费超过200元的网民则很少(如图3-5所示)。总体来讲,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偏低,主要集中在100元及以下。

  图3-5 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分布(%)

   与前几次趋势不同的是,每月花费在100元及以下的网民比例有所减少,与半年前相比减少了4.3%,而每月花费超过100元的网民比例则有所增加(如图3-6所示)。这说明尽管上网费用在降低,但由于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导致网民的上网费用反而增加了。

  图3-6 历次调查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分布(%)

  5、 用户上网时间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每周上网3.4天,9.8个小时。与前几次调查结果相比,网民上网时间明显增加了。

   历次调查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网民最开始上网时间较长,达到每周17个小时,此后上网时间逐渐减少,最近几次逐渐稳定在8-9个小时,而这一次则呈现上升趋势,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1.5个小时(如图3-7所示)。网民每周上网天数也从半年前的3.1天上升为现在的3.4天(如图3-8所示)。网民每周上网时间的延长与网民每月上网花费的增加皆说明互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互联网更加依赖、使用更加频繁。

  图3-7 历次调查网民每周上网小时数(小时)

  图3-8 历次调查网民每周上网天数(天)

  6、 用户拥有E-mail帐号数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人均拥有1.5个E-mail帐号,其中免费的E-mail帐号为1.2个。网民人均拥有E-mail帐号的数目继续递减。

   对比历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网民最开始拥有的E-mail帐号较多,达到人均4个,此后呈递减趋势,逐渐固定在人均1-2个(如图3-9所示)。从网民人均E-mail帐号的减少可以看出网民在电子邮箱的使用上越来越趋于理性,常用的1、2个邮箱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对外通信联络的需要。

  图3-9 历次调查网民拥有E-mail帐号及免费E-mail帐号平均值(个)

  7、用户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收到7.7封电子邮件(不包括垃圾邮件),收到垃圾邮件8.3封,每周发出电子邮件5.5封。与半年前相比,网民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均有所增加。

   历次调查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网民每周发出的电子邮件数从逐渐递减转为略有回升(如图3-10所示),同时每周收到的电子邮件数也比半年前有所增加。这说明网民对电子邮箱的使用更频繁了,互联网在人们对外通信联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图3-10 历次调查网民每周发出的电子邮件数(封)

  8、用户上网目的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就网民上网目的来看,获取信息是第一位的,53.1%的人将其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其次是休闲娱乐(24.6%),交友排在第三位(7%)(如图3-11所示)。获取信息仍然是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图3-11 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近几次调查结果相比可以看出,以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一直在稳步增加,与半年前相比又增加了5.5%(如图3-12所示)。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使越来越多的网民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对互联网认识的提高,也使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更加理性与务实。

  图3-12 历次调查以获取信息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民比例(%)

   综上所述,家中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晚上八、九点钟是网民上网的高峰期;台式计算机仍然是网民上网的首选设备,但新的上网设备正在逐渐被网民所接受;与半年前相比,网民每月花费的上网费用、每周上网时间以及每周收发的电子邮件数均有所增加,人均E-mail帐号数则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网民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可以预计,随着硬件环境的完善、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应用的推广和网络知识的普及,互联网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将更加深入、广泛。

  四、非网民状况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与半年前相比,我国网民从4580万人增长到5910万人,增长量为1330万。然而网民占我国人口的比例仅从半年前的3.6%增长为4.6%,绝大部分人口依旧没有上网。因此,对2002年年末仍未上网人群(我们称之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预期上网的时间和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特征进行分析,将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国非网民状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1、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与预期上网的时间

  (1)、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表明,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有:不懂电脑/网络,40.8%的非网民选择;没有上网设备,27.7%的非网民选择;没有时间,18.7%的非网民选择;年龄太大/太小,10.0%的非网民选择。此外,不感兴趣、觉得上网没用/不需要和上网费用贵也是妨碍非网民上网的原因,分别有7.4%、7.3%和5.9%的非网民选择(如图4-1所示)。上述结果表明,不懂电脑/网络、没有上网设备等客观原因是非网民未上网的主要原因,而由于个人对互联网的主观看法/印象方面的原因而没有上网的非网民为少数。

  图4-1 非网民不上网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因不懂电脑/网络而未上网的非网民中有77.2%的人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下,19.1%的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如图4-2所示)。调查结果亦显示,因不懂电脑/网络而未上网的非网民中有70.2%的人年龄高于30岁(如图4-3所示)。

  图4-2 因不懂电脑/网络而没上网的非网民受教育程度

  图4-3 因不懂电脑/网络而没上网的非网民年龄状况

   通过分析因没有上网设备而未上网的非网民,发现这部分人中98.0%的人家中没有电脑,而只有2.0%的人家中有电脑(如图4-4所示)。

  图4-4 因没有上网设备而没上网的非网民电脑拥有状况

   与半年前相比,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分布基本没有变化(如图4-5所示)。

  图4-5 第十次、第十一次调查结果中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

  (2)、非网民预期上网的时间

   第十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7%的非网民预期1个月内可能上网,2.0%的非网民预期1-3个月内可能上网,0.9%的非网民预期3-6个月内可能上网,1.8%的非网民预期6个月-1年内可能上网,8.1%的非网民预期一年以后才可能上网;另有41.9%的非网民根本不打算上网,43.6%的非网民不知道自己是否上网也无法预计上网的时间(如图4-6所示)。预期一年内可能上网的非网民比例为6.4%。

   与半年前相比,预期1个月内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从2.4%降至1.7%,预期1-3个月内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从2.9%降至2.0%,预期3-6个月内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从2.0%降至0.9%,预期6个月-1年内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从3.7%降至1.8%,预期一年后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从13.9%降至8.1%,预期未来一年内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从半年前的11.0%减为6.4%(如图4-6所示)。尽管非网民预期上网时间只是非网民对自己上网与否的主观预期,但比例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图4-6 第十次、第十一次调查结果中非网民预期上网时间

  2、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部分特征

  (1)、性别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之中男性占60.0%,女性占40.0%。而网民中男性占59.3%,女性占40.7%(如图4-7所示),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与网民的性别结构极其相似。可以预见,近期内我国网民的性别结构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男性仍将是我国上网的主力军。

  图4-7 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与网民性别状况

  (2)、年龄

   第十一次调查结果表明,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中,年龄低于18岁的人占17.5%,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人占10.2%,年龄在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之间的人分别占14.9%、16.5%、14.4%、16.7%,年龄超过50岁的人亦有9.8%(如图4-8所示)。可见,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在各年龄段上分布较为均衡,这将促进未来我国网民年龄分布更加均衡。

  图4-8 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与网民年龄状况

  (3)、婚姻状况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预期上网的非网民中已婚比例为78.5%,未婚比例为21.5%,我国网民里已婚比例为42.2%,未婚比例为57.8%(如图4-9所示)。预期上网的非网民和网民的婚姻状况不太一样,预示着未来我国网民中已婚网民的比例将有所增长。

  图4-9 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与网民婚姻状况

   综上所述,没有上网设备、不懂电脑/网络等客观原因是我国非网民没有上网的主要原因,由于个人对互联网的主观看法/印象方面的原因而没上网的非网民只是少数。在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中,男性仍多于女性,且年龄分布较为均衡,已婚的人占多数。可以预计,近期内我国网民中男性网民仍将是上网的主力军;年轻网民仍占多数;已婚网民比例可能有所增长,但未婚网民仍多于已婚网民。

  五、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状况对比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国互联网络在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对东部华东地区和西部西北地区的网民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

   注:本部分内容所指网民不包含大学生网民在内。

  1、网民特征结构

  (1)、网民的性别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网民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8.0%,女性所占比例为42.0%,而西北地区网民中男性所占比例为67.5%,女性网民所占比例仅为32.5%(如图5-1所示)。相对而言,华东地区网民中女性的比例高于西北地区。

  图5-1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的性别分布

  (2)、网民的年龄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的网民中年龄低于18岁的人有19.5%,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人有31.3%,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人有18.9%,69.7%的人年龄低于31岁。西北地区的网民中年龄低于18岁的人有19.6%,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人有23.4%,年龄介于25-30岁的人有18.1%,61.1%的人的年龄低于31岁(如图5-2所示)。可见,华东和西北地区的网民中均是年轻网民居多,但华东地区网民中年轻网民的比例高于西北地区。

  图5-2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的年龄分布

  (3)、网民的婚姻状况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网民中51.9%的人未婚,48.1%的人已婚;西北地区网民中45.3%的人未婚,54.7%的人已婚(如图5-3所示)。可见,华东地区网民的婚姻状况与西北地区网民的婚姻状况不太一样。

  图5-3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的婚姻状况分布

  (4)、网民的文化程度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网民中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下和高中(中专)的人分别有13.6%和36.6%,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人分别有26.0%、21.6%、1.7%和0.5%,49.8%的人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西北地区网民中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下和高中(中专)的人分别有15.0%和34.3%,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的人分别有29.5%、19.4%、1.7%和0.1%;50.7%的人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如图5-4所示)。华东地区网民的文化程度与西北地区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状况基本类似。

  图5-4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

  (5)、网民的行业分布(不包括军人、学生和无业人员)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网民中属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人所占比例低于西北地区,而IT业、制造业、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行业中网民所占比例高于西北地区。两个地区其它行业网民所占比例状况则相差不多(如图5-5所示)。

  图5-5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的部分行业分布

  (6)、网民的个人月均收入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网民中44.5%的人个人月均收入低于1500元,而西北地区网民中相应的比例有68.3%(如图5-6所示)。可见,华东地区网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高于西北地区网民。

  图5-6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的部分个人月均收入分布

  2、网民使用网络情况和上网习惯

  (1)、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网民中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低于50元的人有36.5%,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在51-100元、101-200元的人分别有35.8%和22.0%,另有5.7%的人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超过200元。西北地区网民中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低于50元的人有45.4%,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在51-100元、101-200元的人分别有33.9%和15.4%,另有5.3%的人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超过200元(如图5-7所示)。可见,华东地区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整体水平高于西北地区。

  图5-7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

  (2)、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第十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1.3小时,平均每周有3.6天上网,西北地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4小时,平均每周有3.0天上网(如图5-8所示)。可见,华东地区网民使用网络的时间及频度均高于西北地区网民。

  图5-8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3)、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从华东、西北地区网民通常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分布(如图5-9所示)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网民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与西北地区网民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基本类似。

  图5-9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通常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4)、网民拥有E-mail帐号平均值和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

   通过比较华东、西北地区网民拥有E-mail帐号平均值和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如图5-10所示)可以发现,华东地区网民无论是拥有的E-mail帐号平均值还是平均每周收发的电子邮件数均高于西北地区网民。

  图5-10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拥有E-mail帐号平均值和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

  (5)、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网民中分别有55.0%和25.5%的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多于西北地区网民(52.6%和24.3%);而华东地区网民中以学习和交友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4%和6.1%,低于西北地区网民(5.7%和8.7%)(如图5-11所示);两个地区的网民中选择其它上网最主要目的的人所占比例基本类似。

  图5-11 华东、西北地区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3、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和预期上网的时间

  (1)、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有:不懂电脑/网络,40.8%的人选择;没有上网的设备,26.1%的人选择。西北地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亦为:不懂电脑/网络,38.3%的人选择;没有上网的设备,30.9%的人选择(如图5-12所示)。可见,华东地区非网民中选择因不懂电脑/网络而未上网的人所占比例高于西北地区,选择因没有上网设备而未上网的人所占比例低于西北地区。

  图5-12 华东、西北地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

  (2)、非网民预期可能上网的时间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华东地区非网民中有1.8%的人预期一个月内可能上网,1.9%的人预期1-3个月内可能上网,0.8%的人预期3-6个月内可能上网,1.5%的人预期6个月-1年内可能上网,7.7%的人预期1年以后可能上网,华东地区非网民中13.7%的人预期可能上网。西北地区非网民中有2.0%的人预期一个月内可能上网,2.5%的人预期1-3个月内可能上网,1.2%的人预期3-6个月内可能上网,2.5%的人预期6个月-1年内可能上网,11.0%的人预期1年以后可能上网,西北地区非网民中19.2%的人预期可能上网(如图5-13所示)。可见,华东地区非网民预期可能上网的人所占比例低于西北地区预期可能上网的人所占比例。

  图5-13 华东、西北地区非网民预期上网时间

   综上所述,华东地区网民中女性网民、年轻网民和未婚网民所占比例均高于西北地区网民中相应比例,而文化程度分布则与西北地区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基本类似。在行业上,与西北地区网民所属行业相比,华东地区网民中属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人所占比例较低,而IT业、制造业、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行业网民所占比例较高,两个地区其它行业网民所占比例则相差不多。同时,华东地区网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高于西北地区网民。在使用互联网上,华东地区网民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与西北地区网民基本类似,但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平均每周上网时间、拥有E-mail帐号平均值和平均每周收发电子邮件数均高于西北地区网民。在上网目的上,华东地区网民里以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人多于西北地区网民,以学习和交友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人少于西北地区网民,而选择其它上网最主要目的的人所占比例基本类似。在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中,华东地区非网民中选择不懂电脑/网络的人所占比例高于西北地区,选择因没有上网设备而未上网的人所占比例低于西北地区;同时,华东地区非网民中预期可能上网的人所占比例亦低于西北地区非网民中相应的比例。

  六、2003年网民状况预测

   众所周知,经过生产导向、产品导向、用户导向的发展过程,用户作为产业价值链上的一环,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网民作为互联网络的终极用户,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速度等。因此,预测网民未来的结构组成、行为特点、收入高低、偏好等,无论是对于政府制定关于互联网的相关政策等,还是对于企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已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重要的战略来实施。在此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现已形成重点推动政务信息化,以政务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等社会各方面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同时也由于WTO等因素的影响,全国上下已初步形成政府、企业、城市信息化的热潮。在经济发展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等多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GDP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不低于7%,这将给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在互联网产业方面,自2001年开始,“客户需求“、“创新“、“盈利“等成为整个产业的热点词汇,经过调整互联网产业变得务实、理性,关注盈利,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发展状况。目前部分互联网企业已开始盈利,整个产业也开始更健康、良性的发展。当然,2003年的互联网产业也面临着诸如尽管预计大环境将会进一步好转,但仍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好转的幅度大小、投资者的信心等),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其中的复杂性可能会影响产业的发展进程等问题。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目前互联网“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域名数、网站数等参数都有了较大的增长;网民特征结构和以前相比显得进一步合理、互联网的渗透面更加宽泛;网民的行为更加理性,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率更高,对其依赖性也更强“的现状,以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数据、资料和其它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预测模型),预计2003年的中国网民状况将承接2002年的发展态势,继续深入发展。

   预计2003年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结合程度、互联网的渗透程度将进一步增强,网民数将达到8630万,增长率为46%(预测数据通过以历次调查数据、资料和其它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的组合预测模型计算得到)。

   2003年网民的特征结构在现在基础上将进一步合理化,这将表现在互联网的渗透层次、渗透面更广泛和深入。2003年的网民将仍以男性、年轻人(25岁以下)、低收入(2000元以下)、未婚、低学历(大专及以下)用户为主体,但男性、未婚特征的网民比例将会有降低的趋势,而25岁以下、大专及以下、收入为500元以下(包括无收入者)以及2000元以上特征的网民所占比例将有继续上升趋势。在职业分布方面,学生仍将是一个继续增加的网民群体,但同时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教师、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等职业中将会有更多的人成为网民,该部分网民所占比例将有增长的趋势。在网民的行业分布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IT业、制造业、教育等行业的网民比例将继续增长和将成为网民分布的重点行业,但同时其它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网民的绝对数字将有继续增长。在地域分布方面,2003年将有更多尤其是沿海一带的省份的网民数超过北京、上海,同时在网民的增长幅度上沿海省份将明显高于内地省份,沿海和内地省份之间的网民数差距将拉大。

   2003年网民对互联网的利用程度及依赖性将进一步加强。这将表现在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时间、使用频度、上网费用、收发邮件的数目等将进一步增长,同时上网时间的分布将和工作时间、休闲时间具有更强的一致性,早晨9:00-10:00和晚上20;00-22:00仍将是网民一天中使用互联网的第一个峰值时间段和最高峰时间段,网民对互联网的利用目的将在以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为主的前提下更加宽泛,将通过互联网完成更多的事务,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将渐趋日常化。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huangjin/774.html 转载需授权!

发展状况分析报告互联网络中国转载

上一篇:蚂蚁金服深度解读报告?

下一篇:浙江嘉兴、台州和温州,你认为谁的实力最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