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银行理财你不知道的事及“隐形”条款

erjian2022-07-03107

  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多的规则,如果我们自己不去了解和询问,银行是不会主动告诉我们的,甚至还会“隐藏”起来,所以有些“潜规则”我一定要知道,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看看我们的投资生活中是不是遇到过?

  一、理财产品是会亏损的

  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也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在过去的一年里,多家银行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揭秘】| 银行理财你不知道的事及“隐形”条款

  二、募集期藏有玄机,理财收益会被“摊薄”

  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

  三、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随着银行间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如某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因为预期的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到期的收益。

  然而银行理财产品中还有一些相关的“隐形”条款:

  一、产品评级不靠谱,风险提示不清楚

  风险评级很多情况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少银行也在走过场。再者,银行产品说明书、合同等专业术语多,对本质风险揭示少,无实际意义。

  二、资金投向哪里?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银行理财产品一般投向不明。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还有,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

  三、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并且一些相关费用,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银行最大的收费恰恰被隐藏在这个“等”里面。

  你需要了解的P2P真相

  在高收益诱惑的背后,P2P网贷平台风险开始浮出水面,上期热点参考栏目报道,银监会“点名”P2P,有的网络借贷平台已涉嫌非法集资,公众要谨防其中的风险,银监会提醒公众,必须要了解四个边界:一是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二是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搞资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那么,广大投资者在选择P2P平台投资的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一、审慎选择新平台

  与股市中不少人乐意“打新股”一样,也有一群人在网贷平台上“打新”。很多新平台成立初期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年化利率一般都高于一些老牌的平台。比如一些新平台动辄就有20%以上的年化收益,而一些稳定的老平台,年化利率都维持在12%到15%。一本超过18%年化收益利率的大家一定要谨慎评估了,更何况是20%。

  二、网贷排名不轻信

  熟悉互联网的人应该都知道,搜索有种叫做竞价排名的东西,排名靠前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可能就是出钱比别的平台高而已。投资者如果真的对网贷平台一无所知的话,投资前还是要先补补课,不要迷信网上的排名。

  三、关注标的满额时间

  如果一个几十万的标挂几天都满不了,那就说不是优质平台。目前稍微好点的平台都不缺资金,比如,有的平台二三月份平均每个标200万,基本都在40秒内满额。

  四、不靠谱的QQ群

  平台一般会建立起官方的论坛还有Q群,不少投资人乐于在其中谈论自己的“理财经”,而这其中又不乏陷阱。记者发现,一些较大的P2P网贷平台,无一例外都没有所谓官方Q群。因此,大家也要识别官方Q群,到底靠不靠谱。

  (本文转自星星之火微信公众号:xingxingzhihuo9)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jijin/7720.html 转载需授权!

揭秘隐形条款理财转载

上一篇:渣打银行贷款是真的吗?

下一篇:理财经理是做什么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