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市面上让你最快了解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PDF了

erjian2022-06-01109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18)》由国内多位著名供应链金融及区块链专家学者参与编写,汇集了15家行业知名企业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最新案例,每个案例由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做案例点评。是不可多得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内精英权威总参。

  1.1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概述

  1.1.1区块链概念与内涵

  2008年底,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作者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由此诞生,区块链也随之流行开来。区块链是结合对等网络、密码技术、共识机制等创造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可信机制。与传统数据库技术相比,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集体维护和信息公开透明三个突出特点,其所包含的数据加密、共享账本、共识等机制,分开来看都不属于原创性技术,但发明者将三个机制融合、创造“比特币”实验,可以实现无需第三方参与的交易,直接针对互联网交易中的信用痛点问题,以分布式记账来弥补中心化系统的不足。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与互联网本身存在的弱点问题密切相关。互联网解决了点与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成本和效率问题,但节点之间的信用问题(信息的真实性、可篡改性、对称性等)并没有因此大为改观,反而更加严重,信用不足导致网络化交易秩序的混乱。区块链技术下弱化第三方参与的价值传递机制,可对现有商业产生颠覆式的影响,改进现有社会与经济中因信用问题而形成的种种固有顽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提出区块链标准1.0版中,将区块链定义为:“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无法篡改、无法抵赖的技术体系”。标准提出区块链术语和定义、参考模型等,以及数据结构要求、分布式组网要求、多方维护要求和部署模式等。标准将区块链分为公有链和非公有链两种。

  1.1.2区块链应用发展现状

  中国在区块链开发技术与西方国家几乎同步,且有超过之势。政府也十分重视区块链产业政策的制订。中国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成为国家布局重点。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 “十三五” 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研究,并组织进行国家数字货币的试点。在2017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这是首个落地的区块链官方指导文件。

  中国各地政府,特别是沿海地区纷纷成立区块链实验地、研究院。目前,深圳、杭州、广州、贵阳等地政府都在积极建立区块链发展专区,给予特别扶植政策。其中广州在 2017 年12 月正式发布广州区块链 10 条策略,在黄浦区和开发区打造区块链企业技术创新区。深圳在 2018 年 3 月由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市经贸信息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转型 2018 年第二批扶持计划的通知》,区块链在扶持方向之列,这是继广州、贵阳、青岛、杭州之后,国内第 5 个地方政府,出台的关于区块链的扶持政策。

  业内将 2016 年称之为“区块链元年”,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开始被关注和挖掘。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百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平台企业,以及众多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公司,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和社会信用领域的应用。 Ripple 网络更是在 2016 年 10 月与 R3 联盟进行去中心化境外转账实验,从而解决现有的境外交易清算慢且需要集中化清算的问题。

  2017 年称之为“区块链应用元年”,跨境金融、资产证券化、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已经有一些平台开始落地,如招商银行区块链跨境清算、布比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浙商银行数字汇票应用、京东和百度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均引发业内的高度关注。

  1.1.3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给互联网深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想像空间,引发互联网上传统信任机制的改变,这一底层规则、机制一旦改变便会通过“蝴蝶效应”迅速、全面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金融监管、法律规范、商业模式等都将无法避免地受到区块链的颠覆与变革。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潜在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点对点支付;

  第二,多方交易,即通过技术构建交易过程中的信任基础;

  第三,市场,包括任何形式点对点交易实时划转的清算交易,以及金融衍生品“智能合约”实现头寸自动调节的开发等。具体将涉及交易所、保险、众筹、基金、股权交易等细分领域,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和挑战。

  区块链技术可有效弥补金融信用机制的不足。据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发布的报告,在2020年前后如果全世界的银行都采用区块链技术,将会节省大约200亿美元的成本。大型银行纷纷成立实验室进行研发,2014 年,瑞银集团在伦敦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发实验室,探索区块链在支付、电子货币和结算模式等方面的应用前景。2015年6月,桑坦德银行通过金融技术投资基金Inno Ventures进行区块链试验,研究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传统银行业,发现20~25种可以使用区块链的场景,认为“区块链技术每年可节省 200 亿美元的国际交易结算成本”。美国的纳斯达克目前己经采用区块链技术处理私人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此外,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清算所、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20多家全球大型金融机构也开始采用该技术并着手组建区块链联盟。

  目前我国区块链创业企业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金融及企业服务占比超过80%。金融领域主要包括数字货币相关交易服务,跨国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其中供应链金融是发展较好的领域;企业服务主要集中在底层区块链架设和基础设施搭建,为互联网及传统企业提供数据上链服务,包括溯源系统,BaaS平台,电子存证云服务等。业界普遍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行业实现突破的关键领域。

  2018年,“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针对特定场景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创新方案得到广泛关注。

  1.1.4区块链技术与法律

  法律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结晶,是世界良性秩序构建的基石,法制社会就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点。区块链同时具备促进和完善当前法律规范的可能,例如,区块链技术用于公司股东股权登记与证明。“区块链+法律”对于现行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变革与创新根源于其技术架构重构出的信任机制,此种信任机制使得传统交易中的法律关系或结构得到简化,例如在淘宝平台上的C2C模式下,引入第三方的支付宝来提供信用保证,以确保交易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但区块链技术的意义在于无需第三方的参与便能确保交易的顺利及安全。

  在民事诉讼领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为了适应证据立法的需要而在民事诉讼证据种类中添加了互联网的元素,如在最新的《民事诉讼法》中新增“电子证据”这一种类,但是互联网上“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及其认定仍然是审判实践中的难点之一。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量大,并且经过一定技术处理的“电子数据”仍然可能出现“失真”的现象,因此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将可以缓解民事诉讼“电子证据”所面临的这一困境。另外,目前在民事诉讼领域出现的一些举证定责难的情况,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下每个步骤,帮助司法机关认定具体的责任人。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将成为“互联网+”的深化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新的突破口,它进一步优化和凸显了互联网思维及其精神。具备高效、便捷、低成本优势的区块链技术虽可以解决诸多传统行业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但也给当前的诸多监管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还需要统一的市场规范。我国目前仍未大规模应用区块链技术,但是随着技术发展的深入,相应的法律法规将逐渐完善。

   (二维码自动识别)

  1.2 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匹配性

  供应链为链式结构。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平台、物流公司等多方参与、多角色参与的财富管理与信用创造的过程,每一个角色的行为在融资全部过程中都以法律为行为边界,需要对每一个角色的“责、权、利”做出明确的界定,也需要记录每一个角色的行为轨迹作为日后产生争议的证据。依法办事、按合同约定执行和及时存证,是供应链金融合规和风险防范的基本策略。

  供应链金融为互不信任节点之间的资产交易行为,在主体信用存在风险时,可以根据该项资产的形成过程及其交易历史来验证该项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

  金融服务借助于独特的供应链结构、结合动产质押,构建比传统信贷更为复杂的、多样化的资产交易场景,信用的构造更为精密与立体化。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最终使得融资的便利性与融资成本方面具有颠覆性的改进。可见,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供应链金融的特性具有天然的匹配性,具体如下:

  (1)供应链金融需要区块链来建立 P2P(点到点)的强信任关系。

  随着供应链金融参与交易节点的类型与数量剧增,关系更为复杂;在产业供应链金融中,融资链越来越长,单笔融资的数量增大。第三方信用处理这类交易的成本越来越高且效率低下。区块链依据参与节点的结构来布置分布式账本,数据无须单一的中心化机构来统一维护;共识达成的协议具有不可篡改性,节点不可能按照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来操控数据。因此,区块链建立点对点的关系,将简化供应链金融越来越复杂的业务模式,为供应链金融高级化提供强信任关系保证。

  (2)供应链金融需要区块链实现一致性、透明的账本。

  银行需要掌握供应链的真实运作情况,银行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非常高,需要深入掌握合同、债项的运作,以防止不真实的债项。大量的单证审核、业务模型的建立、风控指标的估算与确立,以及操作成本的高企成为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最大障碍之一。在区块链架构下,融资业务驱动的数据在节点进行公开和集中,形成由基础合同、单证、支付等结构严密、完整的交易记录,不同参与者使用一致的数据源,而无须单独去寻找分散在各节点、各系统的数据;避免了重复审查和反复校验的过程,可将人工审核的工作量缩短量达到 60%~80%。在区块链数据的高信用下,数据具有重复使用、可追溯性和实现供应链透明化的优势,有助于构建高效率融资处理的服务平台。

这大概是市面上让你最快了解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PDF了

  (3)供应链金融需要高级别的数据安全性。

  区块链加密记录在参与各方在线签署的情况下,形成不可改变的记录,且这类账本几乎不可能受到损害,达到金融级别的安全性。分布式数据库是全网共有的公开账本,所有运作规则(算法)公开透明,可以随时清算、审计,解决了传统财务体系的痛点。区块链数据的记录不会丢失、无法篡改,解决了现实中存在的单证伪造、遗失等问题。

  (4)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量化、传递,使得信用可以穿透到全链,使得理论上的全链授信成为可能。

  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为“一供”、“一销”与核心企业的融资模式,而广泛的、大量的前端、末端的具有融资需求刚性的企业,反而完全得不到供应链融资服务。采用“区块链+应收/应付账款凭证”作为核心企业信用流转的载体与工具,可以克服单节点融资的局限,真正实现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架构发挥全链的互信机制,组织链本身来形成互信,参与方越多实现的互信成本越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信用传递和资产交易,是理想的应用场景。

  (5)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交易秩序和商业生态。

  每一笔资产交易都由全网节点共同背书,身份审查、交易历史、历史单证的审查都变得简单,大幅减少融资成本。对价值交易过程进行连续的记账、所有参与人共同见证和监督交易,对供应链金融产生良好的交易秩序和生态具有关键作用。区块链作为机器信用、计算信用,以其分布式、可追溯、自组织性等特性有效弥补供应链金融信用机制的缺陷。

  (6)智能合同保证协议的有效执行。

  合同及执行条款通过编程的方式写入区块,以智能合同的方式,使得资产交易与转移这类融资的核心功能,在满足执行条件时由机器自动执行,避免人工执行时的延迟和道德风险。确保交易满足合同条款、达成共识。机器信用的效率和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交易双方的信任度和交易效率,是一种交易制度上的创新。

  可见,“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交易真实性证明和单证操作高成本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基于票据、资产证券化、信用拆解的多种金融创新,使得驱动用户应用的成本问题得以最终解决。

  1.3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

  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问题包括如何保障交易真实性、化解高企的操作成本、提升市场覆盖率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恰好赶上区块链发展的风口,二者的结合必然成为目前区块链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运用,主要基于以下方面:基于加密的可信数据、基于存证的真实性证明、基于共享账本的交易确权、基于智能合约的合约执行、基于通证的信用拆解(共享)。最终,可以满足供应链上多元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与匹配,解决资金方对交易数据不信任的痛点。

  区块链应用对供应链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不少行业的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商/经销商,具有较好的信息化水平,但链条上其他层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都难以达到银行的数据标准。同时,如果链条上不同主体采用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时,信息传递缺乏一致性、连续性,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难以通过获得有效的数据支撑风险判断及管理,也难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可见,区块链应用的前提之一,是全链的信息化。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场景。

  (1)可信数据与交易真实性证明。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互联网与供应链场景的结合,从交易网络中实时或及时取得各类信息与数据。多主体数据上链后,数据的真实可信将得到进一步保障,一方面是由于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数据不可篡改、不可复制、可追溯;另一方面,可依靠多维度数据的相互印证,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降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流程摩擦,如采购数据与物流数据匹配、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印证、核心企业数据与下游链条数据核验等。

  (2)交易确权。为供应链上各参与方实现动产权利的自动确认,形成不可篡改的权利账本,解决现有权利登记、权利实现中的痛点。以应收账款权利为例,通过区块链对接核心企业ERP系统,可通过核心企业的系统数据实现实时的数字化确权,避免了现实中确权的延时性。

  (3)智能合约。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执行提供自动化操作的工具,保障在满足条件时,货物、货权、资金、债权等资产转移的自动性与强制性,以及保障合约规定的其他责任与义务的执行,解决人工操作带来的效率低成本高问题,解决

  关注万联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万联网”或“wanlinkcn”),可免费下载PDF完整版。

一、中国聚合商盟B2C互联网亮点

  中国聚合商盟据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商城战略环境的改变和范围的不断扩展,传统战略思维和战略理论已经落伍。中国聚合商盟借助生态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来思考商城面临的战略问题,提出了新的战略思维理论---战略生态管理,并概述了战略生态管理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内容,以期对中国聚合商盟战略实践提供一种新的语言、新的战略逻辑和实施方法。中国聚合商盟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商城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中国聚合商盟高层分析,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商城B2C商业伦理还仅仅是一个开头。

  中国聚合商盟研发部据1990 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商务平台核心能力》一文分析,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投入商务平台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中国聚合商盟研发部说,所谓核心能力,就是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它可以通过向外辐射,作用于其它各种能力,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发挥和效果。中国聚合商盟研发部认为, 现代市场竞争与其说是基于产品的竞争,不如说是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商城的经营能否成功,已经不再取决于商城的产品、市场的结构,而取决于其行为反应能力,即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和对变化中的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因此,中国聚合商盟战略的目标就在于识别和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中国聚合商盟要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

  中国聚合商盟人力资源部认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商城独特的人力战略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的能力。中国聚合商盟人力资源部坚信在商城竞争实践中,每个商城的资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业中的商城也不一定拥有相同的资源和能力。这样,中国聚合商盟战略资源和运用这种战略资源的能力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中国聚合商盟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中国聚合商盟竞争战略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培植和发展商城的人才战略资源,而B2C商业伦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培植和发展商城对自身拥有的战略资源的独特的运用能力,即科技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中国聚合商盟不断地积累战略制定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商务平台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中国聚合商盟据悉B2C网站作为近两年互联网亮点,B2C是传统商务平台切入电子商务的最直接最容易体现效益的方式。中国聚合商盟洞察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很多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扩大营收,降低成本。中国聚合商盟细分用户市场稳定增长、金融危机带来的用户消费结构趋向线上、市场成本不断摊薄、充沛的现金流、毛利润不断提升等因素都是B2C网站在金融危机中选择攻击性扩张的因素。中国聚合商盟横向洞察网盟时势,纵向解剖B2C电子商务发展软硬件条件而推出商城网盟商盟品牌,其发展前景可想而知,准是网盟商家网络创业实现网赚的第一首选!

二、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jijin/1249.html 转载需授权!

电商农村改变互联网生活

上一篇:2017金融转型首先现在平台就是天娱直播

下一篇:2014-2015年中国互联网支付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