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办事后付款QQ:
招租BF:49921434
下面黑客都可以添加(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

erjian2022-06-29106

  声誉风险”的巨大压力或把银行带入“刚性兑付”的困境,同样也面临些问题。

  1、背离代客理财本质

  银行发行理财的初衷应当是代客进行资产管理,通过专业化运作,引导老百姓将闲置资金投向有增值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领域,实现财富保值增值,银行则在与客户共赢中获取中间业务收入。但是,多数银行由于揽储业务倍显艰辛,纷纷把理财业务作为变相揽储的工具来对待。为了揽储,不得不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使客户获得的收益与投资标的不能一一对应,虽然银行会通过滚动发行理财来维持资金运转,支付理财客户本金和收益,但是并非来自真实投资盈利的收益支付,偏离了银行代客理财的本质。

  2、期限错配

  为了使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银行通常选择滚动融入短期、成本低廉的资金,投向期限较长、收益更高的资产,通过期限利差来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产生了理财产品成本与收益期限的错配。这样的短融长投模式隐藏着流动性风险,银行只能依靠资金池不断滚入资金的规模效应和大数法则来控制错配的流动性。举例来讲,银行理财产品一月发行一期,到期可以赎回,对应是一年期的资产,资产到期前,谁也不知是否真的存在违约风险,如到期投资标的真的违约,那么就是最后一棒的投资者买单。

  3、资金池不透明

  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不断募集资金,每一种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虽然不同,但是募集的资金都进入同一个“池子”,同时,银行不断拿出信贷资产组建“资产池”,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着资产池里的多笔资产,单笔产品的收益与整个资金池挂钩,产品不能单独核算、不透明,这就是银行理财的“资金池”模式。

  资金池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一一对应进行监管,到底是投向什么产品不清楚,银行的投资收益不清楚,客户收益率如何测算也不清楚。虽然监管层要求各家银行清理理财产品资金池,以实现单一理财产品单独核算,但至今仍有部分银行存在不规范的资金池业务。

  4、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

  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足,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如果投资者想要了解理财产品的过往业绩及产品说明书,可发现多数银行“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其官方网站上难以查找到充足的信息及数据。就连专门提供银行理财产品服务的数据服务商,也反映采集理财产品的运作数据有相当的困难。到银行网点咨询理财产品,同样存在产品信息披露不充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力,导致产品购买的盲目性,给销售误导提供了“温床”。

  5、销售误导

  调查显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31.4%的投资者经历过被误导现象。部分银行业务人员出于利益原因以及专业度的原因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形成有意或无意的误导仍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痼疾。除了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夸大理财产品收益排名外,在高额佣金的诱惑下,银行理财人员违规将代销理财产品说成银行自营理财产品或者私自违规推销非本行发行或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这些“私单”“飞单”引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6、成为贷款腾挪工具

  从实质来看,信贷类理财产品通常是银行将一个或多个贷款项目交由信托公司打包成为信托贷款计划或者信贷资产转让计划,再由银行发行针对此类计划的理财产品以募集资金,而此后产品投资运行期间对信贷的后续管理工作也由银行来完成。

  信托公司在此类产品的合作中实质上仅起到一个“平台”作用,通过此种方式银行可以将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贷款项目腾挪出自身体系,一方面通过销售理财产品获得中间业务收入以增加利润,另一方面将贷款表外化,从而规避资本监管要求,同时在自身体系内预留空间去吸纳更多高收益的信贷资产,充分满足客户特别是关系紧密的大型企业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的新增融资需求。

  7、内控不力监管滞后、缺失

  银行理财业务归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但是大多数银行自身对表内表外的风险控制体系并无区分,对表外业务也常常套用表内存贷款的风控方法,存在一定的不适用及监控乏力的情况。我国监管部门对银行表外资产监管相对薄弱。随着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银行与其业务交叉越来越多。银行理财资金以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为通道进行变相信贷投放的现象越来越多,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这些关联交易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等问题,监管薄弱。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缺乏一套用于监管的法律,也缺乏法律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在理财产品出现纠纷时,除了与银行理论外,投资者往往陷入投诉无门的境地。监管缺位和滞后使得银行理财市场步入了“先发展,后规范”的老路。即使是银监会出台多项规定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新的销售办法里,监管方面对成本、风险和客户的风险监测以及信息披露方面规定得非常细致,但是,在具体实施中银行依然有很多困难,银行打政策擦边球规避政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一、理财产品疯狂 2012年宽松预期下收益率或回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随着2011年理财产品的大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念逐渐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从投资领域看,国内股市一片低迷,而银行存款持续“负利率”,投资者只能转向收益稳定且收益率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实现资产增值。业内人士认为,由于2011年货币政策“卡住”了银行的流动性,理财产品销售火爆一时。然而,如果2012年货币政策继续宽松,银行资金压力能够得到缓解,可能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呈下降趋势。

    供需两旺

    2011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毫不夸张地用“疯狂”两字形容。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末,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已经达到18777款,约是2010年全年的1.8倍。而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余额为3.3万亿,远超2010年年底的1.9万亿。

    “理财产品的收益至少要比存款高。与银行存款相比,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更加青睐。”中行行长李礼辉曾表示,现在银行客户的投资意识已经逐渐增强,对于个人资金的年收益率也有较高要求。

    其实,从投资的角度出发,理财产品的优势主要在于收益和风险的灵活匹配上。“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较多,选择空间较大,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类型。”北京农行某营业厅理财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般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高于存款利率,而不同的收益率对应不同的风险,适合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更加有针对性。

    据普益财富统计显示,2011年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都较2010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前三季度各银行所发产品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达到4.14%,远超一年期定存利率,个别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达到50%。

    “银行理财产品2011年的销售状况非常火爆,尤其是收益较高的品种,往往都是供不应求。”中信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最为典型的是,6月份的一款规模在20亿的理财产品,仅仅20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

    “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卖主要是资金缺少了投资出口,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相对较为适中,恰好满足了大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北京通达投资首席分析师李鹏涛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需求非常大,银行的热情也非常高,“两者一拍即合”,上演了2011年银行理财“疯狂”的一幕。

    曲线放贷

    2011年上半年,银行票据类理财产品一度走俏市场。但是7月份之后,监管层明令禁止了银行票据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为了规避此类监管,绕道信托公司,展开银信合作发售信托票据成为了银行的一种新型贷款模式。

    四川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1年7月份,银行被禁止发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大部分银行放贷都借道信托公司来做。目前,这类产品主要以票据信托为主,信息的透明度不高,潜在风险要高一些。

    据了解,通常票据信托的投资标的是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大多数。票据信托在发行过程中,会涉及到企业、信托公司、银行以及投资人。

    “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将手中的商业汇票找银行贴现获得资金,而银行则将已经贴现的各类票据以约定利率转让给信托公司,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理财计划;最终由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提供资金。”该人士表示,这种银信合作产品的收益相对较为可观,以银行信誉做保证也在表面上降低了风险。但是,银行起到的仅仅是一个桥梁作用,理论上风险是不能排除的。

    他还告诉记者,这种操作模式如今在银行非常盛行,也巧妙地规避了政策监管。同时,信托公司也乐意推动该项业务,借此分了一杯羹做强做大。

    据用益信托网统计,截至2011年11月1日,有公开信息的票据信托共发行174笔,利率在6%~9%之间。

    “由于目前市场资金紧张,融资需求旺盛,票据信托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这类信托的环节较多,风险也比之前的银行票据理财产品大,可控性很弱,投资要非常谨慎。”某国有大行人士表示,票据信托是缺少抵押的,随着贴现利率的下降,可能会产生兑付风险。

    据用益信托网的统计,上述174笔票据信托业务中,参与的发行者包括西安信托、粤财信托、吉林信托、华能信托、外贸信托5家,涉及合作银行包括建行、工行等银行。

    “热衷于票据信托的信托公司主要是一些小公司,而银行则都是大型国有银行。”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的收益还是归于银行,落在信托公司头上的利润其实并不多。

    2012年收益率或降

    “不论是票据信托还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利率的高涨完全是由银行流动性紧缩推动的。然而,如果2012年货币政策逐渐宽松,信贷额度释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回落的可能性非常大。”招商银行深圳零售银行部高级产品经理陈国炳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信银行人士也赞同这种观点。“前不久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一次性释放约3700亿元的资金。在流动性增强的情形下,票据贴现收益率开始下降,直接导致了一些票据、债券类理财产品收益下滑。倘若2012年货币政策出现微调,理财产品收益率将会普遍下滑。”

    “其实,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完全是看货币政策的脸色。如今,对于2012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判断是建立在2012年货币政策较2011年宽松基础上的。不可否认,2011年年底的宏观货币政策已经有松动现象,未来继续下调存准率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还是看跌。”李鹏涛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滑并不意味着不能走俏市场,这也需要针对具体理财产品的品种进行分析。

二、春节专属理财产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waihui/6899.html 转载需授权!

财通认可度越来越理财转载

上一篇:余额宝和理财通哪个更安全呢?

下一篇:司马钱为您带来——4月28日至5月4日互联网理财产品周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