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erjian2022-05-31105

  余额宝向草根族解开了互联网金融高大上的面纱,让众多民众们认识到了这个全新的产业,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而P2P平台的相继跑路事件,则给盲目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然相应的监管力度却方兴未艾。种种事件的频发,将互联网金融业推向了话题的顶端。那么,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互联网和金融碰到一起会如斯火热?

  互联网与金融的文化本质是对立的,金融强调的是理性谨慎,而互联网则更多代表着自由与开放。金融属于整个社会行业的制高点,而互联网目前就是想要将金融这个制高点之间的关节给打通开来,让金融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这是两种思想之间的碰撞。美剧《纸牌屋》有一句台词:“理性与非理性是互补的,两者分开的话,力量就小得多。”这句话就可以表示出互联网与金融的现状,只有完美的结合,才是发展的开始。

揭秘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其实,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不论互联网发展到哪一步,银行、保险、证券、甚至股票,其财富的本质特征并不会发生变化,仍旧是以其货币的多寡来确定一个人财富的大小,这也是最为直观的判断方式。

  尽管金融与互联网都十分强大,但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互联网在金融全产业链的运营和渗透,目前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是刚刚起步,,互联网金融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谁最先掌握了开启金融在互联网上运营的钥匙,谁就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业的传奇。妙资财富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次革命的浪潮中,是龙翔晴空,还是鱼游海低,且待一试。

一、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互联网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不但深刻影响了国内银行与基金的业态,而且还在向证券行业延伸。事实上,互联网早已渗透到了交易所当中,进一步拉近了生产商、采购商以及投融资多方的距离。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董事长、总裁单九良介绍,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不但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也为云南和中国稀有金属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谈互联网金融浪潮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还是金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继即时通讯、商品零售等多个领域后,金融成为了又一个被互联网颠覆性改变的领域,生产资料等要素商品的方方面面也在伴随其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汹涌而来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一早就利用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开辟稀有金属产业投资机会的单九良同样在慢慢吸收这股浪潮带来的力量。

  “互联网大幅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强化了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挖掘过程,更打破了金融体系由少数机构垄断的局面。互联网已超越了金融产品营销渠道的形象,而是更深地融入金融产品的创新、流程设计和模式改造。”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介入金融业后的影响。

  单九良细数,阿里推出小贷和余额宝挑战银行固有领域、百度推“百发”理财探索基金销售模式、“三马”合作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启了跨界合作……互联网层出不穷的创新力,给了大家带来了对于未来金融新模式的充分想象空间,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

  尽管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并挑战着传统金融行业,但单九良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熟对传统金融业进行了改造,具体表现:一是支付方式的变革,使得传统金融的中介地位受到撼动;二是信息处理效率呈几何级数提高,使得金融中介信用识别和专业化服务竞争优势下降;三是金融资源配置的脱媒化,使得资金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达成交易。”他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它所引领的投资和融资呈现了脱媒化趋势。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和“点对点”交易成本为实质的互联网金融,使得传统信贷、投资银行、保险、金融产品交易等金融业务可以脱离传统的金融中介而实现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的低成本直接对接,大大降低社会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把握“互联网+”的本质与增长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需要进一步认清“互联网+”的本质与增长模式。

  “互联网+”的本质:融合与创新

  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扩散与应用、不断释放数据流动性的过程。“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也就是说,“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内部及产业间的运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的嵌入,在行业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融合与创新。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开放性、分布式、交互式、去中心化、海量信息等特征。互联网具备的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精神使信息或数据的潜能得以爆发,转化为巨大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因此,“互联网+”的推进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目前,互联网应用多半是在营销管理、售后服务、采购(B2B、B2C)等环节,今后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给社会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可以说,“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过程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互联网化,愿景是再造产业空间,口号是“让商业回归本质”,抓手是传统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结果是一切公司都是拥有数据的公司。

  “互联网+”的增长要素:数据资源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学者提出“新增长理论”,将劳动力的定义扩展为人力资本投资。此后又有学者提出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上。“互联网+”进一步改变了经济增长的要素。

  经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后,信息(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快速提高,海量数据的积累与交换、分析与运用极大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同时,信息(数据)要素显现出不同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物质要素的经济特征:一是具有即时性,数据生成实时在线,处理速度快,与经济发展同步;二是信息(数据)要素的出让者并未因出让数据而丧失数据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特征;三是信息(数据)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增性,即数据在使用过程中非但没有被消耗,还会产生新的数据。

  “互联网+”的魅力正在于对海量数据资源的挖掘和运用。IT(信息技术)时代的工具集中体现为“硬件+软件”,而DT(数据技术)时代的工具突出表现为“云计算+大数据”。IT时代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DT时代是升级阶段,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集中于数据本身,开放流动、结构多样的海量数据是应用焦点。在生产要素层面,数据投入大量替代物质投入,数据技术与其他技术一起驱动经济强劲增长。当前,互联网经济正在倒逼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在线化、数据化。由于数据具有共享性和边际生产力递增性,数据要素投入和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物质要素节约,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服务于传统产业各个领域和门类的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方向,这不仅为互联网带来新的增长和创新空间,而且将带动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深刻转型。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客户主导

  归根结底,“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就是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海量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没有“云商业”逻辑的发展与成熟,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客户主导模式就是纸上谈兵。

  互联网汇聚分散的个性化需求,既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协作成本,也降低了企业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协作成本,买卖双方从未如此容易地实现对接。这种协同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可以更容易地汇集、分类、呈现零散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随着一个又一个环节被互联网化,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撑下,产(B)消(C)双方开始新一轮协同演化。C端消费者的角色与行为,借助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力量发生根本转变,让B端企业既感受到巨大的变革压力,也看到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商业模式的曙光。“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大变革时代,也是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者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因此,以行动兑现消费者主权,全力满足顾客需求,真正实现价值共创,正在成为一批目光敏锐的互联网企业的实际行动。

  “互联网+”的组织模式:云端制与小微化

  在“云(云计算)+网(互联网)+端(智能终端)”的信息传导模式下,开放式、分布式、对等性等技术特征必然映射到企业组织管理之中,企业组织模式开始出现云端制与小微化。

  随着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广泛而深入地联网,企业面对着至少三张正在形成的“网络”:基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且相互连接的动态需求网络,基于企业间分工协作的协同网络,基于企业内部结构并以流程为核心的结构网络。面对这三张网络,企业只有实现组织模式转变,以“云端制”来构建组织模式,才能真实有效地感知、捕捉、响应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价值链角度看,企业设计、研发、制造等多个环节都出现了一种突破企业边界、提升社会化协作的趋势,如众包模式。从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看,B2C的模式是由企业向消费者单向交付价值;在C2B模式下,价值将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创造,如消费者点评、设计参与、个性订制等。从产业组织视角看,更多企业在走向“云平台+小前端”的组织方式。

  “互联网+”也在加速企业组织小微化趋势。随着多品种、小批量范围经济在众多行业不断扩展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规模逐步走向小微化。 (金永生/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关注引力国际官网:

三、移动互联网繁荣本质:信息个体化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好消息是,越来越重视个体需求与价值。从商业演进上讲,这当初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视企业价值一样,必将最大化的影响传统企业和行业格局的重塑。

  如果简要描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二者之间的时间轴关系,就是市场需求的垂直化递进:从过去互联网时代强调“关键字”的企业,发展到如今移动互联网重视“标签”的个人个体。这种需求的过程演化变得精准:过去互联网时代造就的一大批明星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进阶,催生到要为个体提供服务。

  这早已是一个全球议题:从全球市场来讲,移动互联网对原有市场的破局之快,已经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我们重视它带来的种种价值与机会,并做出积极尝试。但迎接具备社会普遍性的的行业重塑方面,中国市场表现好像又有明显不足:我们热衷APP特色、巨头动向、设计优势、市场局面这些表面形态特征,但对新时代的市场切换、品牌再树立、商业模式创新、行业生态整合的分析与讨论涉猎极少。这曾一度让我以为中国企业受文化特征影响,习惯在变革之前是温和的。甚至产生一些怀疑,中国企业们是否已经完全思量并做好了准备?

  1.移动互联网:全新变革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来解释移动互联网,最可笑的是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续。这种思维方式和多年前毫无差异:移动通信出来之时,说手机是对固话的补充,结果慌不迭的奋力追赶;互联网影音出来之时,也说是对传统电视的补充,结果导致电视开机率的垂直下降;智能手机出现,也说无法颠覆通信功能的基本用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有一条固化的、硬件式的,“无非多了一个选项”的载体思维存在。

  我认为这种言论背后,是市场思维和判断能力的缺失。互联网经济是以企业经营为市场主体,然后由企业或企业之间提供内容信息(参照B2B模式),通过平台输送给消费市场(B2C模式)。可以看看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现实情况:1,市场主体正在发生转变,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将逐渐突破传统市场的地域和信息限制,市场决定权已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提供,变成用户个体主导的主动获取(O2O模式);2,市场需求方面,移动互联网也越备有高度个人化的消费特征,相同的兴趣爱好标签使“个人需求”汇集成“综合个体需求”,影响移动互联网企业提供产品(C2B模式)。

  即可预计的是:综合个体逐渐会成为市场良莠的决定因素,可能加速“个体影响个体”的全面普及(C2C模式)--这就是被现实情况低估的移动互联网:和以往的“补充思维”相比,移动互联网更快,背后是市场主体、市场需求的全面更新,带来全面经济更新的社会意义。

  回到现实情况,移动互联网喊了好几年,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忽略它的更多可能性的空洞与滞后。思索这些问题许久,我尝试从行业观察的角度找一条路子拿出来分享:从个体汇集的城市经济,来关注和辨识各个城市经济特征下的企业改变,进而跳阶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根本议题:如何为综合个体提升服务。

  2.互联网经济繁荣本质:企业化信息平台

  我们试着选取以互联网经济时代,城市经济以及该城市下的企业,作为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效应的突破口。

  这要首先关注现有城市经济的市场特征:假设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大主要城市目前的协作关系举例,粗略展现“一个不错的品牌钱包”的某企业的商业链条,我们可以轻松定义:信息资源集中化的北京,擅长品牌与公共关系事务;上海的国际金融圈,负责产业观察及资本扩充;对外贸易明显的广州,重点是甄选设计与工艺材料;紧靠基础服务和人力优势的深圳,负责优化供应链流程、生产标准与物流保证。过程中也可能诞生“第五元素”如杭州,将各资源整合形成“钱包”的电商载体,进而扩散企业基础营销外的经营渠道。

  这是互联网商业时代的现实状况,背后是不同企业面临的相同决策困惑:1,一件具备社会流通性的商品,即可使不同城市呈现若干关键字描述的协作差异。为了突出产品竞争力,该企业的经营地点首选在哪里很重要;2,该企业的该商品如何与同行企业竞争,存在所处母体城市生态的信息差异;3,该企业如何在此链条内的进行资源分配,成为影响该企业经营结果的重要依据。这个判断背后,还有更多的延伸思考:将举例中的商品与城市名称随意替换,即可带来不同行业与城市关键字分工、企业特点和经营结果的万千变幻。

  正是传统市场的自然发展和政府调控政策,使城市经济基本形成,而随着于传统市场的信息革新者“互联网”的出现,逐步造成对传统市场的瓦解与破坏。互联网经济已高度成熟,在现实中我们随处可见,各个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不管怎么变幻,现今一定离不开一条,那就是已然熟透的互联网。

  这背后是重要的市场判断逻辑:互联网之所以成熟,正是解决这三种决策困惑的“互联网思维”的诞生---为了突破传统企业的现实困局,将产品与经营活动在互联网上“平台化”,实现了如今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全新格局。结合举例这很好理解,“互联网思维”背后的本质就是为企业破解城市经济与市场信息之间的差异化。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就是因为它能够更快的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品牌与互动,促成销售与服务。

  这逻辑有多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思维”较为滞后的的传统企业或者大到某个城市,几乎全部面临能够提供产品却难以做出品牌、能够提供资金却做不好电商、能够制造信息源却不能主导产业的不同结局。

  可以说,互联网的本质即是信息手段的递进。这造成各个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之间逐渐变得相同。或者说互联网带来的延伸产业内,传统城市特征和信息差异逐渐变得瓦解。在这个同一性背后,互联网产业的企业之间,仅仅存在企业主判断和经营能力的差异。

  3.移动互联网经济:个人信息平台,促成新经济体出现?

  更残酷的事实近在眼前:移动互联网时代飞速来临,而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思维远未普及,就已经面临翻篇儿。这里可以解释选取以城市经济下的企业作为辨识移动互联网前景的疑虑:排除地方独有的天然资源优势外,从城市经济的综合角度,这或许说明互联网信息平台化的特征对传统市场的破坏力还不够,仅仅部分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差异。而移动互联网即将带来新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具备移动终端化、信息精准、交替更加频繁、个人意愿举足轻重的“高度个体化”延伸出的多重特征,构建成以“个体影响个体”搭建而成的综合平台,必会带来的全社会性市场效应的更新。此次以个人、个体为精准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必将加剧现有城市经济特征和差异为代价,来达到影响综合个体的市场效应---这几乎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变革,相对于互联网会是更加空前性的,可能会对传统市场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信息化方式发展与生产要素更新的辩证关系,能否在未来形成的新经济体,详例和数据还需要留给经济学家论证。我仅从市场表现与判断上来讲,关注移动互联网的现在,企业创新与迎合个体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也应当想象未来:以个人平台和综合个体的移动互联网,会给生活和现有格局带来怎样的机会和改变。我们已然看到苗头:如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前节节败退,甚至某个城市的困顿破产,可能说明移动互联网正在悄然瓦解相对滞后的企业机构甚至母体经济。而它,才刚刚开始。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nengyuan/1023.html 转载需授权!

个体化繁荣本质转载互联网

上一篇:河南众鑫营销策划:互联网金融行业回归本质属性

下一篇:用友CEO王文京:互联网化本质是商业创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