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办事后付款QQ:
招租BF:49921434
下面黑客都可以添加(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十二星座如何理财?你是最会理财的星座吗?

erjian2022-07-04108

  如今这个年代,什么话题都离不开星座,理财当然也不能掉队,十二星座如何理财的?最会理财的星座又是哪个呢?

  白羊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积极和冲动的,敢冒风险不怕竞争的个性,让你的财运总是暴起暴落。

  最佳的理财策略:节流重于开源,消费时事先制定一张“消费规划表”,设定限额。

  金牛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踏实肯干极富耐心,但是遇到喜欢的东西就会脑袋一热买买买!

  最佳的理财策略:发工资除生活费外剩下的钱立即投资理财,以钱滚钱的方式,才能快速增值。

  双子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多元化和社交化的,你对如何去运用钱财的点子相当多,绝不把鸡蛋只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聪明伶俐的双子座这样的理财方式可能会导致投资没有重点。

  最佳的理财策略:合理分配资金,其中一部分用来买长期固定收益类产品,弥补缺乏耐心的不足。

  巨蟹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情绪化和生活化的,注重感情和住家品质的你,对投资小心谨慎。

  最佳的理财策略:收益中等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更适合巨蟹座,如果有需要承担赡养费的老人或子女的教育基金,可以买一份意外险或重大疾病保险。

  狮子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自信自强,具有领导统御能力,不服输的性格也暴露了他们的自负及莽撞的缺点。狮子座的人更偏爱高风险产品,他们不把赚小钱放在眼里,投资高风险的产品才能满足他们被人敬仰的心态...

  最佳的理财策略:冷静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多虚心听取意见!

  处女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精打细算善于分析的你,会特别注意金钱运用上的小细节,对钱的使用属于谨慎周详计划型。

  最佳的理财策略:果断一点!才不会错过更好的投资时机。

  天秤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高雅的你如果不收藏奢侈品以及各类珠宝首饰,那真是浪费。而且一旦下架就如同收藏品一样有升值的空间,也是一种另类的财富积累。

  天蝎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土豪星座代表花钱赚钱都是豪气十足他们一旦看准了某个赚钱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

  最佳的理财策略:土豪也要有尺度有底线,保持冷静更理性的投资。

  射手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乐天派,不管是生活上还是投资理财上,良好的心态,使他们随心而为。

  最佳的理财策略:树立持续长期的理财观念,充分考虑风险,学会克制冲动,积累财富。

  摩羯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不见兔子不撒鹰那种不乱花钱的类型,对工作极有责任感的你,名与利的成就往往要高人一等。

  最佳的理财策略:太过利己主义、不能随机应变是摩羯座致命的缺点,有钱大家赚,学会与大家分享。有助于改善不能随机应变的弱点。

  水瓶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独立而与众不同的你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花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懂得把握投资机会,一旦碰到对胃口的投资机会或理财产品,就会马上行动。

  最佳的理财策略:适当分配资产放在长期稳定收益型的产品上,比如国债、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债券等,做个稳当靠谱的人才能顾家嘛。

  双鱼座

  使用钱财的方式:浪漫的感觉派,你具有体贴保守且敏感的个性,同时也有着孩童般的天真和勇气。理财过程中缺乏风险的防范意识。

一、5000限额不影响买买买 但支付和P2P真的要死一批了

  央妈最近好勤快。发完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刚十几天,就出了针对第三方支付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尽管机智的央妈已经学会把这些东东在周末时候丢出来,但这次还是被骂惨了。不过亲耐的网友们,你们造嘛,很大程度上你们是被支付公司们利用了,反正考拉君还收到了几个要求匿名的支付公司给的解读版本。实际情况是,对用户来说影响确实有、但没那么大,对支付公司来说嘛,一股肃杀之气。

  用户篇:老用户暂无忧,新用户请坐等

  事关用户的条文,主要是以下两条。

  一是关于开户验证。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综合账户,验证要求是面签,或者至少5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综合账户可以用于消费、转账及购买理财产品。第二种是消费账户,验证要求是至少3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只能用于消费以及转账至本人银行账户。

  二是关于支付限额。根据不同的身份认证要求,央妈对支付账户定义了三种交易限额,分别是不限额、每天5000元、每天1000元。

  尤其是第二条,快被网友骂哭了。主要理由是,土豪们觉得5000限额太低了,买个水果机都不够,更别说买奢侈品、家具神马的了。但是根据几位央行人士的说法,乃们都太天真了。真正的玩法是这样的。

  先把账户分为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两类。银行账户就是你在银行的借记卡账户,支付账户可以理解为你在支付公司的“存款”,比如支付宝的“余额”、或者微信支付的“零钱”。

  然后,所有的限额都只针对支付账户,银行账户是不受限制的。比如你要买个7000块的东东,支付宝余额只能支付5000,剩下的2000会从你绑定的银行卡支付。所以对用户来说,可能支付过程要麻烦一点,体验会下降,但可以完成。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主要是新用户。前面说了综合账户和消费账户的开户验证要求和用途规定。但是,如果还有面签,那用第三方支付就没啥意义了;如果是交叉验证,一般就是公安网、银行卡、学历等信息了。以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的补充信息作参考,包括学历、单位邮箱、车辆、领英四个信息,但这些对小城镇、农村的、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来说,可能并不容易。

  不过,最新消息是,央妈要求支付公司对已经实名的老用户也进行“补验证”,不然半年后会下调权限。而如果完不成5种方式的验证身份,用户连余额宝都买不了,给亲妈转账都不行。对支付公司来说,这就变成了一个不好解决又必须解决的棘手问题。估计支付宝和微信团队也在捉急。

  行业篇:支付和P2P男默女泪

  说到这儿,话题还是要回到上次的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当时考拉君就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和P2P恐怕要有一次行业洗牌了。果然,这次的文件延续了这个思路。两个字,完美。

  对这次的主角第三方支付来说,一夜回到解放前。央妈一篇洋洋洒洒的雄文,主旨就是,你们乖乖的去做小额、便民的支付通道就好,别总想变成“类银行”。但众所周知,今年打得火热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在努力地脱离简单的通道业务。

  

  第一,别想着做“类存款”,方式是控制支付机构的资金沉淀,比如支付宝余额和微信支付的零钱。第二,别想着做账户系统和清算业务,央妈认为那是银行的工作。所以“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转账时,转出账户仅限本人借记账户;支付账户向银行账户转账,转入账户仅限预先指定的本人账户”,举例说,就是只能用本人账户给支付宝充值,支付宝余额不能给别人转账。恩,以后跨行转账可能就没那么快了。

  另外,对支付宝、微信支付外的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打击最大的是另外一条规定,即不允许为从事理财等业务的机构开支付账户。要知道,对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等多个业内规模不错的公司来说,P2P资金存管是重要业务。

  事实上,上次的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P2P资金应该由银行托管,第三方支付要逐渐退出。尽管支付机构依然可以和P2P合作,为其进行非支付的资金归集业务,但事实上对P2P来说,如果第三方支付只有通道作用,而不能进行清算和存管,意义已经不大。那还不如老老实实按央妈的要求,在银行存管算了。

  P2P则是旁边悲剧的躺枪同学。由于第三方支付受限,P2P需要通过银行存管。但此时有两个问题,一是银行存管本身有一定门槛,银行出于保护自身的考虑,一定会对平台进行筛选;二是成本增加,本身银行的收费比第三方支付高。

  另外,即使P2P仍然选择第三方支付做支付通道,但按照新规还存在每年20万的累计限额,超过部分依然要走银行。而P2P投资者本身会经常进行资金进出的操作,所以累计20万很容易超过。而目前多数平台并不向投资者收取手续费。

  所以,两份文件加起来,势必会加速P2P行业的淘汰赛,很多公司会比预计更早的死去。网贷之家的数据也显示,问题平台在7月下旬比上中旬显著增多,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可能起到了一定催化作用,“一些平台自知无法满足监管要求,会加速跑路,未来一段时间跑路型问题平台可能增多”。

  在文件发出当晚,互联网金融千人会易欢欢在微信群内评论表示,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关键之一,是第三方支付所提供的各种基石功能。他认为文件太过严厉,“哪能因为洗澡水脏,就连孩子也泼出去?”

二、禁止了风险准备金、保险限额 那p2p的安全靠什么?

  P2P作为一种低门槛、高收益、中风险的固收类投资理财产品,自引入中国十年以来,深得投资人喜爱,有人凭借它成了百万、千万富翁,也有人因为它变得一贫如洗。P2P行业的安全性不知不觉成了投资人、监管部门倍加关注的问题,从互金整改政策、第三方投资交流平台可见一斑。

  一、风险备付金被禁

  风险备付金,又名风险准备金、风险备用金,网贷平台从自有资金中抽取部分作为启动资金,另外从每一笔成功借款额中抽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存入风险备付金账户,在借款人出现逾期违约时,平台将启用风险准备金兑付给投资人,进而保障资金安全。此外,还有平台的合作机构提供风险准备金。

  毫无疑问,风险备付金无形中增加了平台的投资安全性,日渐成为广大投资人选择平台的一个标准。但北京网贷整改要求,平台可设置“风险缓释金”,但不能叫“风险准备金”或“风险备付金”,且“风险缓释金”从平台盈利中提取,而不是从交易额中划出来,且不能对外宣传以强调“平台安全”。于是掀起了一股风险备付金更名潮,实际上对平台的影响似乎微乎其微。随后,广州的互金整改中明确规定设风险备付金并以此进行宣传是不合规行为,必须立即整改,清退保证金。

  可见地方监管部门认为风险备付金存在投资诱导作用,暗藏着巨大的风险,于平台于投资人均不利。然而,目前就风险准备金的合法性,法院并无定论。因此,一旦风险备付金彻底被禁,那就意味着投资人投资时少了一份安全保障,从网贷之家投友们的议论声中便可知晓广大投资者对此事的态度。

  二、信保额度受限

  鉴于保险公司为P2P平台提供履约险服务而在出现问题时多方帅锅现象,保监会6月19日发布了信用保险保障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保险公司在开展网贷平台信保业务时,汽车抵押类或房屋抵押类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单户投保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500万元,单户投保人为自然人的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100万元;其他信保业务,单户投保人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100万元,单户投保人为自然人的自留责任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这样做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借款项目信保额度,见解限制借款额;另一方面提醒投资人保险公司对合作平台的项目只承担有限的责任,风险仍要自担。换句话说,网贷平台即便提供履约险,也只是相对安全,并非百分百安全。

  风险备付金被禁、信保限额,那么投资P2P,安全靠什么?

  一、平台实力

  投资P2P,首先要观察所选平台,是否拥有雄厚的背景、牛X的团队、流畅的用户体验和良好的业界口碑。

  1.真实背景。P2P平台的背景无外乎上市系、银行系、风投系、国资系、民营系。投资者要做的就是核实其背景的真实性,比如通过其上市公司核实、通过所属银行官网或致电核实、通过第三方平台或新闻报道核实风投方及金额、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注册资金实缴资本是否一致,是否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股东信息是否与官网宣传一致、国资比例是控股、持股、参股,若是小额参股,投资参考性几乎可忽略不计、季度/年度运营数据是否存在漏洞等。

  2.核心团队。P2P的运营团队十分重要,尤其是核心成员,CEO、CTO等是否具备行业所需的专业及院校背景、丰富且详尽的工作经验。此外,平台整体运营人员的学历、年龄、工作经验等数据图分析也是侧面衡量平台实力的参考因素。切忌盲信于泛泛的描述性语言。

  3.综合体验。P2P平台官网、APP的界面美观程度、使用流畅度,间接反映了平台的运营能力和经济实力。而客服服务、用户评价则直接反映了平台的专业能力。界面杂乱,不好操作,抛出问题没人解答,差评漫天的平台相信但凡智商在线的人都不会选择。

  二、项目信披

  投资P2P,最关键也最核心的是借款项目。多数外行的投资者一味看中平台呈现出来所谓的背景实力,而忽略了根本。e租宝案、云南泛亚都是血淋淋的教训。项目信披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

  1.资金流向。投资P2P,要搞清楚你的钱借给谁,干什么用,用多长时间,收益怎么算,而不单单是知道投在了XX平台。这一点,投资者可通过项目信息披露,查看借款方的简介、资质(企业的话看营业执照、银行开户许可证、抵押物评估报告、运营信息等;个体或个人的话看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车辆等抵押物购入和价格评资料),这些信息披露地越详尽,安全性越强。投资者还要通过对应的平台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如企业资质,可通过天眼查询、工商系统等核对,确保与平台的独立性,避免存在自融等现象。

  2.还款来源。借款项目的还款来源往往是被平台和投资人忽略的重要信披,笔者观察了排名靠前的百余家平台,不少未披露该项。无论是企业借贷还是个人车贷、房贷、消费贷,均应提供还款来源,是经营性收入、工资所得、银行贷款还是其他可以说明的收入。即使披露了,投资者还要判断其可行性、存在的风险等。

  3.风险保障。P2P投资风险几乎众人皆知,但作为平台还应该给投资者提醒存在的风险。另外,项目的风险保障措施也需做详细披露。如出现逾期坏账时抵押物处置方案;企业股权过户第三方保障机构,出现问题时可由第三方处置;第三方担保(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在出现问题时具体赔付细则;平台是否设置有额外的应急处置方案等。如果平台提供有相对完善的风险保障措施,那么其可投性也便增强。

  网贷行业千变万化,风险处处可见,作为投资者不能一味地依赖政策保护,更重要的是完善自我投资意识,提升投资风险控制能力,才能在选择P2P平台时游刃有余。

三、支付宝开始提现收费转账限额 银行“背锅”商家偷乐

  10月12日开始,支付宝提现正式收费了。对于已经把支付宝作为生活一部分的人来说,要么接受,要么回到银行卡时代,因为另外一个移动支付对手微信早在今年3月已经实施提现收费了。

  早在9月12日,支付宝就对外发布公告表示,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今年3月,微信已经开始对用户提现收取0.1%的手续费,每位用户累计享有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由于支付宝和微信都规定“单笔服务费小于0.1元的,按照0.1元收取”,也就意味着用户每次提现最少支付一毛给支付宝或微信。

  那么,支付宝提现收费是否会影响用户的使用频率?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不少用户表示影响不大,支付宝反正是要用来支付的,不提现那就花了呗。行业专家的分析也指出,支付宝对提现收费,一方面是因为成本巨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资金在支付宝的体系内去流动,去营造更多的支付产品,产生更多的支付行为。

  ●支付宝和微信都说手续费是给银行的

  提现是指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把资金转到银行卡的行为。此前,微信宣布提现收费时曾经表示,“并不是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

  支付宝方面也在公告中表示,收费的原因是“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调整提现规则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互联网金融市场,银行等传统机构还是绕不开的,渠道收入风险小,银行风控成本最低,这块成为银行营收的重要依赖之一,所以银行的渠道成本倒逼第三方机构进行收费,毕竟之前第三方支付都属于渠道烧钱,成本非常高。

  马化腾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时曾介绍了第三方支付背后的商业模式,银行的钱离开银行体系,进入到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其实都是要收费的,转账的手续费大约在千分之一左右,这是第三方支付一项很大的成本。

  马化腾当时曾这样表示,消费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消费,商家会给第三方支付手续费,但如果是个人之间转账,“经过第三方账户,一进一出就又回去了,停留的时间连一天都不到。”马化腾直呼,“一进一出我就要承担千分之一的成本,这个数字哪一家都受不了!”据他介绍,即使算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获得的利息收入,微信1月份的成本还是超过3亿元。

十二星座如何理财?你是最会理财的星座吗?

  易观智库金融行业中心研究总监马韬曾指出,互联网的免费实际上是有人在替用户买单。包括支付宝、微信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在为用户承担相应的成本。数以亿计的用户规模决定了这个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平台免费服务在初期能够为平台带来客户,但在客户及交易体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巨大交易成本实际就推高了平台运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微信的零钱只能提现到本人的银行卡,支付宝提现可提现到本人银行卡和转账到他人银行卡。按照调整后的规则,支付宝也对超出免费额度的部分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服务费,单笔服务费不到0.1元的则按照0.1元收取。不同的是,支付宝个人用户可以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这个额度是微信的20倍。

  ●或促使资金在支付宝体系内流动

  那么,从微信提现收费到支付宝提现收费,是否会对用户造成一定的影响呢?

  “以前微信抢完红包,大多我都会提现,因为使用微信支付去消费的意愿还没有那么强烈。早前,微信一提出提现收费,当时还有些担心,然后就变成不到一个数额不会轻易提现,不过自己也没有去做相应的理财,更多用途主要在于支付打车费用什么的。但支付宝不同,从以前淘宝上购物就一直使用它进行支付,支付本来也是它的属性,使用支付宝更多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比如会很自然地去进行各种消费,包括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以及信用卡还款什么的,可以说支付宝的提现其实对我而言真的影响不大。”接受采访的用户Jenny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CIC灼识咨询项目部经理董筱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宝提现收费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现带给公司的成本压力大,使用第三方支付消费不会产生手续费,但转账成本高达千分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支付宝在进一步构建自己的账户体系,自建体系内的支付生态,所以对提现收费,一定程度上能促使资金在支付宝的体系内去流动,去营造更多的支付产品。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助理分析师陈莉也认为,对于第三方支付必须免费存在一定认知误区,事实上,以前各支付巨头为了壮大自身的用户群体,采取免费政策,但现在逐渐回归到第二阶段,那就是收费阶段,前期的跑马圈地免费策略已经结束。

  “互联网模式的用户习惯形成后,免费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收费是必然的。传统银行收费的渠道,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贴钱让消费者使用的渠道,如果是同一种渠道,那么只要一方盈利另一方贴钱,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盈利不对称,结果必然是要趋于对称的,所以,现在收费很正常。”陈虎东说。

  至于2万元额度是否会减少,陈虎东对此持否定态度。他指出,可通过更多地使用第三方机构其他的服务,来间接降低这个额度,倒逼消费者找省钱的途径,比如虚拟积分,比如芝麻信用等,这样间接将消费者引流到其他服务上来。

  同样,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苏宁金融薛洪言也直言,这个费率基本可以覆盖成本,因此不会有太大调整。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发展的早期,第三方支付企业需要培养用户,构建生态,因此可以对用户进行一定的补贴,但如今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应用,很多用户已经体验到它的便利,生活中也离不开支付宝、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黏性比较高的应用,这时候开始进行收费也是正常的。

  至于备受关注的余额宝,支付宝也在公告中表示,余额宝资金转出,包括转出到本人银行卡和转出到支付宝余额将继续免费。对此,用户金女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自己经常会将余额宝内的钱转进转出,然后购买其他理财产品等,如果余额宝资金转出要收取手续费用,那才会令她“崩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0月12日起,用户从余额新转入余额宝的资金,转出时只能转回到余额,不能直接转出到银行卡。相关人士介绍,这意味着10月12日之前,用户将余额转入余额宝,不但可以随时用于消费,在10月12日之后还是可以任意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如果余额里有钱担心被收费,现在把钱转入余额宝会是一个最佳选择。”

  ●部分用户或回流传统银行

  就在互联网金融走向付费的同时,实体银行则主动求变,甚至不惜打出“免费牌”。

  今年7月,12家股份制银行成立“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联盟间账户互认实行免费,手机银行、个人网银等电子渠道跨行转账免收客户手续费。这12家股份制银行分别是: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但各银行之间的转账免费政策略有不同。

  一位兴业银行客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柜面跨行转账汇款不区分同城异地,根据每笔资费不同收取相应的费用,而对于使用网银、手机银行办理同城普通跨行转账及异地实时行内转账免费。

  在董筱磊看来,由于之前受到互联网支付和金融企业的冲击,许多银行已经开始在个人业务上推出了许多转账的优惠,且主流银行的手机转账目前已经免费了。微信和支付宝的相继收费肯定会在一定程度让部分个人用户特别是利用微信、支付宝进行转账交易的商家回归银行。虽然如此,微信和支付宝其他主流的大部分服务(比如水电费、手机充值、理财、消费等方面)依然是免费的,同时,微信或支付宝同平台内转账依然是免费的。这些个人零售用户受到提现收费的影响有限,将不会是主要的流出对象。

  

  

  就传统的银行开始努力地降低收费水平的现象,陈莉如是评价,“大批互联网企业涌入到金融行业,银行是在互联网冲击下的被动求变。从最新的数据来看,2016年二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93400亿元,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市场占有率最大。不管是从市场规模还是用户使用情况来看,移动支付是金融必不可少的底层支撑。银行必须要抱团面对市场压迫,从之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银行的互联网化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形成网络金融联盟,银行找到了互联网创新的切入口,那就是移动支付。在模式趋同的情况下,客户体验是竞争核心,客户追求多样化、差异化和全面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是客户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效率,保证资金安全、提升客户体验,才能在互联网金融大战中获得先机。”

  从支付角度来看,董筱磊认为,银行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是趋同化的。“银行也把场景服务变得更多,收费不断地往下降;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开始少量收费。未来市场作用会使得双方形成一个收费均衡点,业务模式也会越来越相似。互联网金融机构和银行相比短板是比较多的,因为毕竟第三方支付是小额零售,是作为支付补充这么一个定位的,大额支付包括企业性支付主要还是通过银行来做的。所以从支付角度来讲,只是在小额零星的支付领域二者会越来越像,从更大范围来看,银行比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是有明显的优势的。”

  

  

  就在国庆节假期中,央行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布了最严政策,而这项新政特别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机构的个人支付账户进行了约束。据央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与对银行的要求类似,自2016年12月1日开始,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个人开立支付账户的,同一个人在同一家支付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全功能支付账户。同时要求,支付机构自12月1日起,在为单位和个人开立支付账户时,应当与单位和个人签订协议,约定支付账户与支付账户、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之间的日累计转账限额和笔数,超出限额和笔数的,不得再办理转账业务。

  对于上述新规,支付宝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对此暂不做回应。而微信支付方面则向记者表示,将一直执行以下限额:转账单日最高支付20万元;面对面单日最高支付1.5万元;单个红包最高200元,单次最多发100个;使用银行卡发红包,单卡单日最高5万元,零钱单日最高10万元。

  实际上,手机支付领域的混战也越来越激烈,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有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等。当然,还有高调入局的华为和小米,这让银联支持的NFC支付(近场支付)也实力飙涨。而在业界看来,所有的支付最终趋势都会向收费靠拢。

  达睿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认为,“只要能够形成消费闭环的,可以向后端商家来收;而向不能形成消费闭环的业务收费,应该是个大趋势。”

  另据陈莉的说法,尽管最终费用会转接到哪一方还不能确认,但从目前来看,银行和企业会让利给用户,因为NFC从目前来看都是直接和银行挂钩合作,所带来的用户和交易数据都是银行自身不能达到的。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nengyuan/7830.html 转载需授权!

提现转账限额支付收费

上一篇:最新信托理财产品如何?

下一篇:最新保本型理财产品有哪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