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民生深发展渣打汇丰中外银行理财都是“零收益”

erjian2022-06-14122

浦发民生深发展渣打汇丰中外银行理财都是“零收益”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成为“空谈”

  凌建平 郝匀嘉 每日经济新闻 [2008-2-26 ]

  主持人:

   理财,也许已是当下最流行的财经字眼。理财产品当然也是各大金融机构放手力拼的热门货色。但在刚刚经过一波牛市洗礼的中国资本市场,今年年初却频频爆出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的事件,浦发、民生、深发展等响当当的银行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且不说当初的预期收益成为空谈,到期的零收益确实让部分投资者难以理解。

   这些零收益事件也许只是个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弄清楚,究竟是这些理财产品先天就有设计缺陷,还是整个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已经来临?

  大众评判台

  励俊:正常现象

   理财产品是有投资风险的,出现零收益是正常现象。尤其是海外股市,从去年初到现在,市场变化很大。投资时如果不认真研究产品说明书,随意投资,那就只好认倒霉了。

  王灿:吸引教训

   理财产品不是拍脑袋想出来,而是需要经过深入研究,收益、风险机制以及推出时间都必须考虑成熟。出现收益率为零的产品,不但是拿客户当小白鼠,对银行自身的品牌也是伤害,损人不利己。银行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谭晓鸿:合同说话

   关键是看签约时是怎么说的,如果签约说包赢那就找他们,否则就自认倒霉,愿赌服输。

  ◆沸点特稿

  一个“零”暴露三个“洞”

  占 豪

   对于由理财产品“零收益”所引发的轩然大波,笔者认为,其中暴露了三方面问题:

   一、暴露了银行理财能力的不足。2007年,无论A股还是H股都经历了一波不错的牛市行情。作为专业理财机构的银行,在这种行情下依然交出收益率为零的答卷,的确难令投资者满意。这充分说明,银行甄别相关理财产品的能力严重不足,说明银行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财人才。更进一步,银行在缺乏相关人才的情况下大量推出相关理财产品,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这种完全不能带来收益的理财产品将直接影响所属银行在理财市场的形象,令其逐渐失去投资者的信任。

   理财是很热,但要趁热打铁,仍需自身过硬。

   二、暴露了相关监管制度的不足。管理层一直提倡银行系统发挥自主创新精神,促使理财产品多样化,以达到让银行体系内储蓄存款流动起来的目的。但从监管体系看,仍存在较大漏洞。

   首先,没有相应的信息披露体系。客户对自己购买的产品不了解,也不知道运作情况,信息的不透明直接导致客户的 “难以理解”。

   其次,缺少对银行理财产品宣传方面的监管。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页上,你几乎无法找到关于其理财产品存在哪些风险以及银行对风险的客观评价,更多的则是收益率最高可以达到多少甚至最低可以保证多少收益的宣传。这直接诱发了客户进行非理性购买的可能。

   最后,理财产品的可投资空间依然狭小。客观地说,假如内地资本市场层次构建完善,也许就不会出现内地银行理财产品迫不及待地高位接盘港股的状况。

   三、暴露了投资者理财知识的贫乏。据笔者了解,购买理财产品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以为购买理财产品与银行存款差不多,并且可以坐收高收益。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大部分人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并非“谋定而后动”,而仅仅是“一时冲动”。

一、浦发银行理财收益为零,你在骗谁? [转贴]

2006.12.28,我母亲参加了浦发银行第九期汇理财F2人民币理财计划,金额10万,期限一年,不能提前赎回,当时店面广告介绍预期收益率为3%~16%,收益支付日是2007.12.28。该产品在全国数城市发行,在北京发行了5000万。 “本文来自: ”

  2007.12.28,我们如期收到了本次理财的本息共100039.6元,即本金10万,收益39.6元,我们很吃惊,因为一年来上证指数从2000多上涨到5000点,怎么可能有这样结果呢?于是我立即致电95528询问,客服人员的回答是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0,36.9元是因为利息税调整的补偿。 “本文来自: ”

  诧异之余,我翻开了当时的合同,找到了上面的收益计算公式:收益=最大值[16%-(最好的股票表现值-最差的股票表现值),0%].,该理财合同内写明了4只挂钩股票,都是在香港上市的银行股,分别是建行(0939),中国人寿(2628),中银香港(2388),招行(3968),所谓的某股票表现值=(某股票在2007.12.19的收盘价-某股票在2006.12.28的收盘价)/某股票在2006.12.28的收盘价),也就是该股票一年的涨幅,以下是其挂钩股票的表现值: “本文来自: ”

  建行(0939)=32.29% “本文来自: ”

  中国人寿(2628)=47.41% “本文来自: ”

  中银香港(2388)=-2.62% “本文来自: ”

  招行(3968)=96.2% “本文来自: ”

  据此,理财收益率=MAX[16%-(96.2%+2.62%),0%] “本文来自: ”

  =MAX[16%-98.82%,0]=MAX[-82.82%,0]=0 “本文来自: ”

  也就是说,该理财产品挂钩的4只股票有3只上涨,最高的一支涨幅96.2%,只有一只下跌2.62%,在这么好的收益下,浦发给理财投资人的收益却为零 “本文来自: ”

  再看看在何种情况下能达到预期的最大收益呢?根据以上公式,只有这4只挂钩股票同时涨跌,并且涨跌幅度一样时(即使同时下跌),才能获得最大收益,真不知道设计该产品的人是怎么想的! “本文来自: ”

  浦发银行的态度: “本文来自: ”

  当我们问及北京亚运村分行有关人员后,他们回答说“对该理财产品的理财结果表示遗憾”,先表示如果该理财投资的金额再续存一个月,可以给8%的固定年利率,即给8%/12=0.66%作为补偿;后来又同意给1000元代金卷;最后同意给3000元代金卷并且说这不是补偿而是安慰,我依然没有接受。 “本文来自: ”

  请问上海浦发银行: “本文来自: ”

  1 该理财产品的投资人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一般信息较闭塞,投资观念比较保守,遇到事一般不愿伸张或没有伸张的渠道,有的只是对银行的满腔信任,我想问问浦发银行,古语说童叟无欺,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老人好欺负,骗他们的血汗钱容易啊 “本文来自: ”

  2、该理财产品挂钩的四只股票,有3只涨幅大于32%,最大为96.2%,一只微跌。理财投资的实际收益难道是负的吗?用投资者的钱赚了钱,不给投资者回报,是否侵吞了投资者的钱财。你们不愧疚吗? “本文来自: ”

  3、你们设计的这种理财产品完全欺骗了投资者,你们还指望以后有人还会再相信你们吗?谁该对此负责?难道你们的错误该要投资者买单吗? “本文来自: ”

  4、只有4只挂钩股票同时涨跌,并且涨跌幅度一样时(即使同时下跌),才能获得最大收益,该产品的设计人是否脑袋进水了?这样的产品也叫理财产品吗?银监会真该出来管管了! “本文来自: ”

  5、该理财产品完全是暗箱操作,一年来无法查到它的运作情况,曾多次去浦发咨询该产品的运行情况,回答都是没有消息,说明运作正常,不知道正常最后是这种结果。这种垄断行业说了算,愚弄老百姓的情况该谁来管呢? “本文来自: ”

  6、你们也知道自己错了,愿意出3000元代金卷平息我的怒火,其它的投资人呢?特别是投资额少的投资人呢?并且为何给3000,不是3001元呢?给多少有何依据? “本文来自: ”

  7、个人的信用体系正在建立中,银行呢?你们的信用怎么考核,老百姓该怎么相信你们啊! “本文来自: ”

  希望上海浦发银行对此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本文来自: ”

  买了“汇理财”2006年九期F2计划的人们,一起来讨个说法! “本文来自: ”

浦发民生深发展渣打汇丰中外银行理财都是“零收益”

二、理财产品零收益做不得了 浦发民生深发展渣打纷纷沦陷

投资股票风险大,现在叫给那些所谓的银行理财风险也越来越大了。据笔者了解,国内的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只要是挂钩什么股票的都已经沦陷。国内银行的重灾户是浦发、民生、深发展、平安银行等,而渣打银行去年推出的“金猪宝宝”理财产品也已经沦陷,有人反映亏损了5%,也有人反映亏损了12%。

   近日,民生银行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有关理财产品“零收益”的帖子,发帖者称,2006年12月他购买了民生银行“非凡理财——人民币第十二期”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8只在香港上市、具有内地背景金融龙头股,预期收益为7%左右,期限为2年,对该产品他投资了6万元,前两天银行给他打电话称,该理财产品到现在为止基本没收益(也就是零收益),并称估计到今年年底到期时也不会有收益,建议客户考虑赎回。提前赎回,需支付3%的手续费,也就是说他这6万元放在民生银行一年还亏了近2000元。

   此外,还有网友发帖称,他在深圳发展银行购买的一款“聚财宝飞跃计划2007年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理财产品”也出现了零收益的情况,该产品宣传语称,“本期发行的2007年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理财产品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3只优质银行H股表现的一致性挂钩,将让您有机会获得高达1年15%的超高回报!”可本月初该产品到期时,该网友却被银行告之“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2月2日发布的产品到期公告也显示,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这让网友颇为不解,该产品挂钩的3只股票一年的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6.93%,为什么到期收益率为零呢?

   此前不久,“浦发汇理财F2”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的事件同样也引起了投资者的质疑。浦发银行的该款产品同样也是挂钩港股,挂钩建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招商银行4只股票,一年下来,除了中银香港有小幅下跌外,其他3只股票均有30%-100%不等的涨幅,因此到期的零收益让投资者无法理解。

   百度渣打吧里面还有一个贴字说:“ 我是一位退休职工,我在渣打银行买了它的理财产品"金猪宝贝",本来明确指出其为保本产品,可本人却在半年内赔进了12%,这使我很郁闷. 不知是否有与我一样遭遇的人,大家的结果是什么? ”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nengyuan/3921.html 转载需授权!

深发展渣打浦发沦陷民生

上一篇:选择浦发银行理财有哪些风险呢?

下一篇:浦发银行理财陷阱,欺诈百姓血汗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