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办事后付款QQ:
招租BF:49921434
下面黑客都可以添加(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1-3年期产品将成理财险主流?

erjian2022-07-03108

  现在很多公司正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大1-3年期产品开发。不过,一旦险企争相开发此类产品,无疑会加剧1-3年期理财险的竞争。

  短期万能险面临灭顶之灾

  互联网保险经历过疯狂,曾经创下三天销售200亿元的“奇迹”,在这背后万能险可谓功不可没。从去年到今年的“开门红”,险企借助银保渠道大卖万能险,迅速占领市场。

  另一方面,在低利率时代吸引客户投保,理财型保险靠的还是拼高收益和灵活多变等优势。而这样的产品往往存续时间较短,有的少则三五年,多则一年期,在一年内退保也可有较高的收益,这给险企经营带来了潜在的现金流风险,以及加大了投资压力。

  据了解,目前中短存续期产品承诺收益普遍在3.5%以上,部分万能险预期结算利率甚至超过7%,投资收益难覆盖成本;另一方面,此类产品存续期一般在1-2年,而资金投向多为债权计划、权益等久期较长的资产,一旦集中退保遭遇新增保费下滑,保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为了规避资金负债错配风险,保监会开始对此类产品“动刀”。票金所—专业的票据交易平台,免费发布票源,求购,套利;承兑汇票,专职服务,高效安全。3月18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通知》,一方面不再强调高现金价值产品,而是延伸至预计存续期不满五年的产品。其中,存续期不满一年的产品自3月21日起已被叫停。

  从目前市场销售的产品来看,存续期在一年以内的,绝大多数是没有保障而只求收益的短期万能险。

  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丁当日前指出,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的负债成本较高,为覆盖其高成本,投资端一定程度采取了提升风险偏好,或者拉长资产久期的策略以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在他看来,加强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规范,可以减小对保险投资端的压力、降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有利于保险投资回归到注重大类资产配置,以固收资产为主的长期稳健、分散投资的策略,该策略与保险资金长期负债特点和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相一致,有利于保险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未来理财险或以1-3年期为主

  短期万能险叫停之后,对于投资者来说,少了一种高收益的投资产品。偏爱买理财险的人,现在又该如何投资呢?

  此前,中短存续期产品主要是通过银保和互联网渠道销售,其中一年期以内的万能险主要靠网销。有业内人士预计,此前一年期以内的万能险保费占比20%-30%,以去年6500亿元规模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来计算,一年期以内的产品保费达到了1300亿-1900亿元。

  1年期以下中短存续期产品被叫停后,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多家险企正在对网销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监管的要求,最直接简单的操作将是拉长保障期限、缴费期限和收益回报期限。

  一位网销产品开发人员指出,网销产品开发,将适应互联网用户习惯,很少开发缴费期超过五年的产品,下一步将以1-3年期为主。“让人担忧的是,一旦险企集中开发1-3年期产品,这将加大此类产品的市场竞争。”

一、中长期理财可选万能险 短期退保会得不偿失

  兼具保险保障与保底收益的万能险再次引起市民关注。

  保险专家提醒,万能险的受众并非适合所有人,市民在购买时还是要弄清楚适不适合自己,不能盲目购买。

  据了解,投保者所缴纳的万能险保费并非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于投资增值,而是要扣除风险保障费用和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因此,消费者一定要了解清楚所购买的万能险产品的扣费标准,以及最低保证利率或结算利率的计算基础。

  由于万能险是复利计息,适用于作为中长期理财工具。一般说来,保险产品都需要长期持有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万能险由于其前期需要收取初始费用、保单管理费等各类费用,投资账户的资金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收益,达成客户利益最大化。业内专家表示,如果一个家庭既有保障的需求,又有中长期的财务目标,如儿童教育金目标、养老目标等,那么万能险就是一种很好的财务工具。

  可见,万能险的投资优势只有在中长期才能有所体现,加之在购买前期扣费较多,因此短期退保可能会得不偿失。从这个角度讲,万能险的确有些不适合的人群,如老年人群、追求短期高回报的人群等等。万能险的收益受市场影响有一定波动,需要有合理的收益预期。

  家庭财产保险 /

  个人财产保险 /

二、网传P2P“零逾期率”造假其实是误读 平台“零逾期”有哪些难言之隐?

  逾期率是很多投资者衡量网贷平台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近期不少平台在中国互金协会披露逾期率为零引起关注。媒体普遍认为数据存在猫腻,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表示“数据假的自己都不信”。

  诚然,业内计算逾期率指标曾经长期没有统一标准,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但因此认为平台“零逾期”就是数据造假,过于武断,是对网贷行业现状缺乏基本认识的表现。

  P2P“零逾期”背后黑手 正是投资者要的“刚兑”

  今年年初北京商报一则关于北京禁止平台设立风险备用金的新闻可谓瞬间爆炸,大部分投资者对于监管层此次释放的信号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平台去备付金、去担保的行为是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

  这一方面是“刚兑、担保”大环境下养成的投资理念,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投资者在行业信息不对称下需要的一种风险补偿。

  投资人对“风险备用金”越不舍,越能体现这些措施在保障投资人利益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平台数据上,正是“零逾期”——如果“安全保障措施”在逾期统计时间内进行了100%垫付,逾期率就为0。

  麻袋理财研究院对中国互金协会披露逾期率为零的平台进行了梳理,发现均有风险备用金、第三方回购、履约保证险等保障措施。

  “零逾期”知名平台安全保障措施统计

  为何“安全保障”能造就“零逾期”?

  与媒体论调不同,业内计算逾期率指标已经有了统一标准。

  根据中国互金协会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的数据填报说明,逾期债权类融资余额是指合同约定到期(含展期后到期)未归还本金或者利息的债权类融资本金余额。

  可见,只要在合同期内,平台安全保障措施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逾期金额进行了垫付,出借人的本息是100%兑付的,从而逾期率(逾期债权类融资余额/债权融资总额)为零。

  这个统计口径是宽松的。

  它的出处是2016年的10月28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当时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信披标准”。

  宽松体现在统计周期上。

  2016年5月19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了《上海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信息披露指引》。其中对交易逾期情况定义为:主要产品90天以上逾期金额、90天以上逾期率。

  业内对90天以上的逾期一般定义为“M3”或“M3+”,被认为还款可能较小,一般进行最高级别催收或者外包催收。业内普遍认为以此口径进行披露较为合理。

  相比之下,中国互金协会“合同期内”的统计周期明显更长。

  部分宽松并不能否认中国互金协会信披标准的严格。

  上海的“信披指引”规定逾期金额、逾期率均按投资人本金计算,不含利息。而中国互金协会标准的措辞是——本金或者利息。好在各平台的保障措施都覆盖本金和利息,不影响“零逾期”的情况。

  在统计周期内,各种“安全保障”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进行垫付、代偿,不计入逾期金额,这是有明文规定的。如《上海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信息披露指引》规定:逾期率的各分子分母,可以扣除已由第三方或自身平台代偿的交易金额。

  所以,平台的逾期率非常低,甚至连一笔逾期都没有,是目前行业“准刚兑”状况下的合理情况,说明平台通过安全保障措施切实保障了投资者利益。

  单一“逾期率”评价不靠谱 代偿情况亟待披露

  投资者把“零逾期”作为好平台评判标准,评论人借着“零逾期”试图挖掘“行业黑幕”,业内把逾期率作为最高商业机密——从未有一个行业对逾期率如此执迷。

  从专业角度看,除了逾期率之外,应该用多种风险管理指标的体系监测资产状况——迁移率、核准率、欺诈损失率……等等。

  从信息披露角度看,逾期率也是一个指标体系,绝不是单一指标。中国互金协会的“信息披露标准”中,可披露信息就包括项目分级逾期率、金额分级逾期率、历史项目逾期金额、历史项目逾期率。

  况且,在目前行业“准刚兑”状况下,单一“逾期率”评价并不靠谱。代偿金额这一反映平台风险的指标是具有重要参考性的指标,不可缺少。

  其实,中国互金协会的“信息披露标准”中,累计逾期代偿金额、累计逾期代偿笔数两个指标明确在列。

  上海互金协会的“信披指引”中要求更为详细——客户损失代偿备付金相关情况:披露(更新)备付金计提、偿付规则;至少于每月10日前,披露截至上月末累计计提金额、累计支出金额、备付金余额、对应承担损失责任的投资余额,以及资金托管银行、账号等;应同时公示托管银行对账单或银行托管报告。

  所以,建议中国互金协会对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目前的信披项目进行丰富,尤其要增加平台代偿情况的披露,以符合行业现状。

  代偿披露难背后:行业去刚兑的两难之路

  虽有年初的“风险备付金之争”,但行业去刚兑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监管高压之下,风险备付金、第三方担保、履约保证险这些非平台自担保的保障措施,或被禁或存较大争议。不少平台甚至被要求不得以任何保障方式进行宣传,原本的风险备付金、第三方担保宣传、信披纷纷撤下。

  不宣传“安全保障措施”,与披露代偿金额相矛盾——这也正是平台披露逾期率为零,但是不再具体解释,被外界所误解的原因。

1-3年期产品将成理财险主流?

  去刚兑、信息披露都是监管的题中之义,现在却成为跷跷板的两端。

  而信息披露透明,却是“去刚兑”的解药。

  平台之所以需要刚兑,主要是因为平台信息披露不透明,投资者难以识别风险。通过第三方担保或者兜底,是平台对于投资者的一种风险补偿。补偿的是平台信息不对称后投资者承担的附加风险。信息披露越透明,这个风险越低,刚兑的价值也就越低。

  无论如何,待监管落地、信息披露到位之后,去刚兑是大势所趋,旨在消除资金价格扭曲、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以及信贷资源的错配。到时候投资者将自行识别和承担投资风险。

  届时,投资者可能没有“零逾期”平台可追逐,但是也不会对行业有那么多质疑,行业正气可期。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licai/7598.html 转载需授权!

逾期率难言之隐误读逾期造假

上一篇:如何选择P2P网贷理财公司?

下一篇:骚年,我看你骨骼清奇,特传你一门P2P排雷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