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头条]王忠明点名质疑苏宁报表

erjian2022-07-31232

王忠明点名质疑苏宁报表

理财周报记者 谢舒 朱凯栋/文

   “只要我们细心解读有关报表,就会发现苏宁电器的综合贡献率这么高于同行,是缺乏足够理由的。”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对理财周报如是说。谈及苏宁电器(002024,以下简称“苏宁”)这种复权后近千元的高价股,他从企业研究的角度指出了不少问题。

   截至7月24日,苏宁的复权价格已经达到970元,比三年前IPO发行价涨了58倍(数据来源:CCER股票价格收益数据库)。这似乎并不影响苏宁再次定向增发和机构不停加仓该股票。

   苏宁电器今年4月21日公告,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3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每股33.3元,融资金额大约为24亿元。公告至今已足3月,定向增发的审批久久未决。有战略投资者甚至坐不住了,开始提出要转让好不容易拿到手的配额。

   命运悬而未决的三个月,苏宁的高价股工程并未耽搁。至7月24日,苏宁从37.8元一路飙升到53.78元,涨幅达42.28%。基金在二季度仍显示加仓:增持1.7亿股,较一季度增持幅度为91.5%;持有基金家数从61家增加到67家。

   6月以来,公司发布门店扩张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国信、光大、申万等多家券商的多位研究员连续出报告,对苏宁给出增持和推荐以上评级。这个零售企业已连续三年保持年利润100%的高增长。这种超高比例的增长模式正在创造新一轮“牛市”中的业绩奇迹,它是如何形成的?苏宁电器的实际情况真的像年报所显示那样漂亮吗?

  · 基金不断高位增仓

   苏宁电器挑战投资者的常识,首先是股价带来的直观印象:目前复权价格已经达到970元,与三年前上市时16.329元的发行价格相比,涨了58倍。

   这是只从上市开始就被基金追捧的股票,2005年6月30日以后,每一季季报显示,基金在苏宁电器的持股占其流通股的比例,从来就没有低于45%,今年以来一直在50%-60%上下徘徊。截至今年6月30日,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仍超过50%。(见表二)

   现在,连新入市的散户都知道,苏宁是一只基金控盘高度集中的股票。股票论坛里有的股民则直接称苏宁是只将基金“套牢”的股票。

   众基金对这只900多元的高价股一直偏爱有加。去年6月,苏宁以48元高价完成2500万股定向增发。这次增发出现两大怪状。

   一是“闪电增发”,从股东大会通过发行议案至发行结束不到一个月,从获得证监会核准至募集资金到位仅2个工作日。相比之下,今年这次增发审批时间实在拖得太久。

[天涯头条]王忠明点名质疑苏宁报表

   另一惊人现象是跌破增发价。易方达(600万股)、华夏(600万股)、银华(600万股)、长盛(410万股)、景顺长城(150万股)、申万巴黎(120万股)、汇添富(20万股)等7家基金公司高价认购,却难以抗拒苏宁其他流通股东的减持压力。增发完成后不足一月,苏宁连续跌破48元。

   截至今年6月23日,这7只基金认购的定向增发部分经申请后都可以上市流通。但是,二季度报表却显示,多只基金在苏宁的持仓有增无减,其中比较积极的便是上一次增发的“大买主”易方达和华夏。

   易方达旗下基金扎推重仓苏宁,二季度易基策略、易基价值、基金科汇、基金科瑞增仓幅度都接近100%。华夏成长增仓也超过100%,华夏红利增仓幅度甚至超400%。

   值得注意的是,易方达旗下多只基金从2004年苏宁刚刚上市开始便一直位居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 20倍高价股模式

   2004年以来,苏宁先后四次送配,股本已经由原来的6816万股扩张到14.4亿股,致使其复权价格高达千元附近,市盈率也达到80倍以上。

   这种手段,被一个私募基金经理解读为“20倍高价股模式”,即公司通过多次分红送配将股价打低,然后由机构拉高股价,最后渐次出货。这个过程中,多次定向增发将机构利益与公司动向牢牢绑定。这样的股票还有一批,据记者了解,今年新上市的某只股票便试图采取这种模式以期在三年内获得超20倍涨幅,多次分红送配的相关计划已公开写进招股说明书中。

   然而无论公司怎么出利好、股价怎么涨,总是避不开投资者不断地询问一个问题:苏宁的基本面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

   “对于成长性很好的企业,我们需要从市场和企业自身多个角度细心观察、多方关注,特别要加强业绩监管。”王忠明在谈及苏宁现象时说。不过他也强调,另一方面我们要发展更多像苏宁电器这样的上市公司,在资源环境越来越紧迫的今天,证券市场更多要发展服务型企业、知识经济型企业和创意型企业。

  · 高增长数据挑战行业规律

   王忠明博士强调,加强中报、年报的解读是加强业绩监管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电器零售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业务模式成熟,市场开始进入微利时代,但是苏宁连续三年实现年利润100%的增长,尤其,2007年第一季度,苏宁创造了201%的增幅——据行业测算,这不仅远远超出了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出了国际最领先企业高峰时期的增长水平。这一点也是挑战投资者的常识判断的。

  · 高增长的数据充分可信吗?

   报表显示,2004年到2006年期间,苏宁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门店总数量从2004年的84家快速扩张到2006年底的351家。

   而根据零售行业的发展规律,新开张的门店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可能实现盈利;同时,由于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见表三)

   比较同类竞争对手, 2004年到2006年,“国美电器”也处于快速扩张的阶段,净利润(即表1中的“少数股东前净利润”)同比增长只有5.28%和21.36%。但是,同一时期,苏宁的净利润却实现了95.58%和102.89%的惊人增长——分别是国美电器的18倍和6倍。

   除了一季报显示的惊人增幅,苏宁还对2007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做出预估,2007年1-6月份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70%-100%。不仅如此,大股东、董事长张近东近期还对媒体表示,2007年计划新开店面200家以上,并将保持每年200家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计划达到1200家店、年销售额突破1500亿元的规模。

   按时间排列苏宁过去三年利润表现以及未来的扩张计划和业绩预计,存在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新门店开张就创造利润,而且是巨额利润;在扩张的过程中,苏宁不仅实现了销售额和利润的同步增长,甚至出现利润增幅高于销售额增幅的状况。

   这一现象改写了电器连锁行业的发展规律。因为在连锁企业扩张期间, 由于增加大量的成本,比如新店租赁费、人员费用、装修费用等,短期内销售额虽然会上升,但是利润却必然下降。

  · 200家加盟店未作信息披露?

   苏宁有200家左右加盟店,在公司公告里没有直接披露。

   2007年3月,苏宁总裁孙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苏宁业绩快报中提到的门店和销售额,只统计了直营店的经营状况,如果将苏宁的加盟店统计在内,去年的总体销售额达到了600亿元,总店数为500家左右。” 4月14日,孙为民又对外表示,“苏宁上市公司还有200多家加盟店。”

   如此庞大的加盟店规模在各期报告中竟然从未提及。对上市公司与加盟店发生的购销往来及毛利率情况也没有公布,当然,从加盟店向上市公司转移利润也没有说明。

   加盟店与苏宁之间存在巨额关联交易,同样没有直接披露。

   根据2006年年报中公布的数据:截止2006年末,"苏宁电器"拥有门店数量是351家,销售额为249.27亿元。

   然而根据商务部日前公布的“2006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中的数据:2006年,苏宁电器集团公司(含上市公司苏宁及未上市部分)一共拥有520家门店,年销售总额为609.5亿元。

   也就是说,苏宁电器集团只有169家门店(集团门店总数502家-上市公司门店总数351家=未上市门店总数169家)没有进入上市公司苏宁。但是未上市的这169家门店的销售总额却达到惊人的360.23亿元之巨(集团销售总额609.5亿元-上市公司销售总额249.27亿元=未上市门店销售总额360.23亿元)。

   如此庞大的销售额也在公告里找不到。

   记者调查发现,苏宁在全国各地的加盟店大部分由大股东、董事长张近东实际控制,加盟店的股东和法人代表一般是苏宁的员工。比如在2005年收购的哈尔滨苏宁电器连锁加盟有限公司,其投资人周晓燕就是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 利润连年翻番的秘密

   苏宁电器”超常规的利润增长是如何实现的?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苏宁电器正是通过与加盟店之间的大规模的关联交易,让加盟店承担上市公司苏宁电器的销售费用,而本应属于加盟店的利润却纳入到上市公司利润报表中。

   当前,电器零售企业在流通环节已经没有利润,基本实现“三价合一”,即“厂家出货价”等于“商家进货价”等于“终端销售价”,为实现快速流通和销售,有时甚至可以低于进货价销售。电器零售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上游制造企业的返利(包括进店费、柜台费、广告费等),在销售环节中基本没有利润甚至是负利润。这是目前电器零售企业的普遍模式,但是,苏宁却通过制造远高于竞争对手的毛利率来支撑利润增长。

   2006年上半年苏宁空调的毛利率达26.49%,是国美电器的3倍,通讯的毛利率达29.48%,是国美电器的4倍;对家电零售企业来说,29%的毛利率几乎是很难达到的,即使在毛利率较高的美国,第一大家电零售企业百思买电器, 2006年度的毛利率也只有25%。(见表一)

   在同一个竞争市场里,苏宁面对的是与国美电器、大中电器、五星电器一样的供货商,按照采购规模来看,苏宁能争取到的条件应该是低于国美电器,高于大中电器和五星电器,那么其高额利润从何而来?

   根据苏宁的对外说明,苏宁对加盟店的销售一般会收取1%的价差,另外收取的大盘返利不返给加盟店。这还不包括代加盟店收取的其他业务收入,根据其对外公布的14.7%综合贡献率,据此估算苏宁从加盟店获得的毛利率至少在15.7%(14.7%+1%)左右。

   这样,随着加盟店不断增长,苏宁电器的盈利也迅速增加。

  · 政策信号:业绩监管应当成为核心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上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业绩监管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牛市行情下更为重要。”王忠明表示,业绩监管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年报的解读是一个基本且核心的方法。这实际上意味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结束粗放状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年度报表的解读,结束对报表解读的粗放状态,以加强监管来及时矫正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偏失。

   他说,业绩监管的重点就是要依法核查是否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中的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同业竞争原则、信息披露规定等;核查有否通过虚增业绩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盈利预期。通过监管引导上市公司成为以恪守规矩或规范为荣,加快成长为过硬的企业,“守身为大”的企业、很有美誉度的企业乃至伟大的企业。

   “我们寄希望于企业多一点自觉,多一点规范和自律。”王忠明强调。

   相关链接:

苏宁电器:童话故事该结束了!

一、财务管理必读:财务报表背后的信息

  ? 想要了解注册会计师对报表的意见,先要阅读审计报告,然后逐个细心阅读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从而分析出企业有没有在报表中藏“猫腻”。山东仁和会计(微信:rhkjsd)提醒您,尤其是以下这些项目,要引起注意。

  第一,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

  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

  第二,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

  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

  第三,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

  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

  第四,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

  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润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 ? 以上是审计报告过程中应该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想要了解更多财税资讯、会计培训、报考咨询等可咨询仁和会计24小时热线0531-61381288,或咨询在线QQ客服:2596291171。

二、会计报表的综合分析

  单独分析会计报表中任何一项财务指标,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了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经营理财状况,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系统的、合理的评价,就必须进行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分析,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综合性评价。

  一、标准财务比率:指特定国家、特定时期、特定行业的平均财务比率。如标准的流动比率、标准的资产负债率、标准的总资产周转率等。

  1.标准财务比率的作用。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如果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与本企业的历史资料比较,只能看出自身的变化,无法知道在激烈竞争中企业所处的地位;与同行业或其行业的个别企业进行比较,只能看出与对方的区别,而对方并不一定最好,与之不同也未必不好。有了标准财务比率,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企业财务比率优势的参照物。以标准财务比率作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更容易发现企业的异常情况,以便于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

  2.标准财务比率的确定方法。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统计方法,即以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结果作为标准。这种方法是假设大多数是正常的,社会平均水平是反映标准状态的,脱离了平均水平,就是脱离了正常的状态。二是采用工业程序法,即以实际观察和科学计算为基础,推算出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方法假设各变量之间有其内在的比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可以被认识的。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目前,标准财务比率的建立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工业程序法处于次要地位。

  3.标准财务比率的资料收集。美国、日本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府机构定期公布各行业的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分析提供帮助,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正式刊物。在各种统计年鉴上可以找到一些财务指标,但行业划分较粗,且是新会计制度实施前的指标口径,不适合当前的报表口径。因此,可用《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定期据供的某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包括一些行业的平均数据,作为企业标准财务比率参考数据。对于行业的平均财务比率,在使用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行业平均指标是根据部分企业抽样调查来的,不一定能真实反映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二是计算平均数的每个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不一定相同,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加在一起平均。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往往需要对行业平均财务比率进行修正,尽可能建立一个理想可比的参照物。

  二、理想会计报表:是指根据标准财务比率和企业规模确定的会计报表,它代表企业理想的财务状况,为报表分析提供更方便的依据。

  1.理想资产负债表。理想资产负债表的百分比结构来自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和调整。表1是一张以百分比表示的简化理想资产负债表。

  表一 理想资产负债表

  流动资产 60%负债40%

  速动资产30%流动负债30%

  盘存资产30%长期负债10%

  固定资产40%所有者权益 60%

  实收资本20%

  公积金 30%

  未分配利润 10%

  总计100% 总计 100%

  (1)确定负债百分率。以资产总计为100%,根据资产负债率,确定负债百分类和所有者权益百分类。通常认为负债应小于自有资本,这样的企业在经济环境恶化时能保持稳定。但是,过小的负债率会使企业失去经济繁荣时获取额外利润的机会,即反映出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策略比较保守。一般而言,自有资本占60%,负债占40%,是比较理想的,当然这个比率会因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和行业而异。高负债的举债经营,是高度成长时期企业体质弱的表现,并非理想状态,经济稍有不景气,由于利息负担过重,会使企业利润争速下降,因此,很不稳定。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大多在40%左右,也是好现象,比较理想。

  (2)确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率。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数额应小于自有资本,占自有资本的2/3为好,这种比例关系,可使企业自有资本中有1/3用于流动资产,不至于靠拍卖固定资产来偿债。在固定资产占40%的情况下,当然流动资产要占60%。

  (3)确定流动负债的百分率。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以200%为宜,那么流动资产占60%的情况下,流动负债是其一半即占30%。既然总负债40%左右,流动负债又占30%,财长期负债占10%。

  (4)确定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其基本要求是实收资本应小于各项积累,以积累为投入资本的两倍相宜。这种比例可以减少分红的压力,使企业有可能重视长远发展,每股净资产达到3元左右,可在股市上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因此,实收资本为所有者权益(60%)的1/3,即20%,公积金和未来分配利润为所有者权益的2/3,即40%。至于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之间的比例,并非十分重要,因为未分配利润数字经常变化。公积金与未分配利润结构应为3:1,即公积金占总资产的30%,未分配利润占总资产的10%。

  (5)确定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由于速动比率以100%为最佳,因此,速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与流动负债相同,即30%。余额的盘存资产(主要是存货)占总资产的30%,这符合存货占流动资产的一半的一般情况。

  在确定了以百分率表示的理想资产负债后,可以根据具体企业的资产总额建立绝对数的理想资产负债表。然后再将企业报告期的实际资料与之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

  2.理想损益表。理想损益表的百分率是以销售收入为基础。一般来讲,毛利率因行业而异。周转快的企业奉行薄利多销方针,毛利率低;周转慢的企业毛利率定得比较高。实际上每行业都有一个自然形成的毛利率水平。表2是一张以百分率表示的理想损益表。

  表2 理想损益表

  产品销售收入100%

  减:产品销售成本 75%

  毛利 25%

  减:期间费用 13%

  加: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12%

  减:营业外净损失 1%

  利润总额 11%

  减:所得税 6%

  税后利润 5%

  表2所示理想损益表是假设某公司所在行业的毛利率为25%,则销售成本为75%。在毛利当中可用于期间费用的约占一半,也可以稍多一点,即按13%,余下的12%为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一般不大,并且通常支出大于收入,即按1%处理。虽然所得税率为33%,但由于纳税调整等因素的实际税负在一半左右,即按税前利润(11%)的一半多一点6%来处理,这样,余下的税后利润则为5%。

  在确定了以百分比表示的理想损益表之后,就可以根据企业某期间的销售收入数额来设计绝对数额表示的理想损益表,然后再与企业的实际损益表进行比较,以判断其优劣。

  三、会计报表的综合分析:指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所得出的个别结果,运用一个简洁的综合系统予以判断、融合、平衡、分析并作出概括性的结论,借以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各方面活动的综合绩效,判断其财务状况的优劣。

  1.会计报表综合分析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企业财务状况作为企业财务实力的综合表现,在许多情况下,很难予以定量揭示,这就给综合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进行定量分析,其结论往往主观性较强,说服力不够,进行定量分析,又会使分析结论不切合实际,很难具有理想的实标价值。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有待于财务分析技术方法的改进和补充;另一方面也依赖于财务状况理论的突破性进展。另外,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普遍看中的是某些重要的、单一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总资产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而对综合的财务状况并不重视,也很少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因此,企业会计报表综合分析是财务分析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难度较大的财务分析。

  2.会计报表综合分析的方法。会计报表综合分析贵在综合,它利用各种定量或定性方法,将企业财务运行视作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系统,并对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评价。会计报表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是财务比率分析法和综合定性分析。

  (1)财务比率分析。它是运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它不但是会计报表重点分析的基本方法,而且也是进行会计报表综合分析的重要前提。在运用财务比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计算财务比率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资料不一定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尽管会计报表是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设计的,它们合乎规范,但不一定反映企业的客观实际。如:报表数据未按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调整;非流动资产的余额是按历史成本减折旧或摊销计算的,不代表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等是主观估计的,未必正确;财产盘盈或坏账损失等非常或偶然的事项,可能会歪曲本期的净收益。二是不同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处理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使它们的财务比率可比口径有误差。介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只能在限定意义上使用财务比率,不可将其绝对化,这也是在运用财务比率进行报表分析时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则表明实际财务状况偏离了标准要求,详细原因应进一步分析查找。

三、沪市2007年度10大涉嫌粉饰报表上市公司()

  沪市2007年报十大涉嫌报表粉饰上市公司

  夏草

  笔者曾在去年底推出一个《2007年度十大报表粉饰嫌疑上市公司》排行榜,该排行榜发布后反响强烈,笔者再接再厉,今年五一节期间再推出两大排行榜:《深市中小板十大涉嫌偷漏税过会公司》及《沪市2007年报涉嫌报表粉饰公司》,《沪市07年报涉嫌报表粉饰公司》承接《2007年度十大报表粉饰嫌疑上市公司》风格,考虑了五个因素,分别是公司影响力、审计师影响力、报表粉饰可能性、报表粉饰性质及报表粉饰金额,综合考虑五个因素之后,排出笔者个人视角的沪市2007年报十大涉嫌报表粉饰上市公司排行榜。

  鄂尔多斯(600295) 审计师:普华永道中天

  笔者曾把该公司列入2007年十大报表粉饰嫌疑榜首,怀疑其虚构20亿存货并隐瞒巨额占资。鄂尔多斯的2007年报无疑打了笔者一个闷棍:该司不但没有任何重大会计差错,业绩增速还超预期。但笔者研读了该公司2007年报之后,发现该司存在电力治金业投资虚胖及羊绒业虚盈实亏的嫌疑:笔者怀疑该公司最重要控股子公司电力治金公司出资不实导致基建规模虚增,此前笔者也曾怀疑其兄弟公司鄂尔多斯联合化工投资虚增的可能;鄂尔多斯这些资源项目公司在与人合资时都没有将最重要的资产采矿(气)权评估作价,而是以账面净资产与他人合资,且化工项目甚至出让控股权,这使笔者严重怀疑鄂尔多斯五大资源行业投资有注水之嫌,低价合资背后可能是其原始出资及投资严重不实。

  此外,鄂尔多斯董事长近日通过《新京报》高调回应笔者对其虚构羊绒存货的质疑,董秘也公开回应称:希望笔者能够多做功课,加深对传统纺织行业,尤其是绒纺织行业的基础性认识。笔者基于以下三点认识应坚持鄂尔多斯虚构巨额羊绒存货的质疑:一是羊绒业竞争过于剧烈,利润空间非常有限,资本市场仅有从事羊绒行业三家上市公司都没有好下场,笔者怀疑鄂尔多斯历年羊绒业盈余有夸大成份,少转成本之可能;二是羊绒存货一直是高位盘整;三是羊绒货款怀疑被抽走建设电力治金项目.

  公司影响力:较高

  审计师影响力:顶级

  报表粉饰可能性:百分之九十

  报表粉饰性质:舞弊

  报表粉饰金额:十亿元级

  东盛科技(600771) 审计师:中和正信

  该公司4月30日发布2007年报,年报显示该公司2007年亏损7.68亿元,截止2007年末,该司资产总额16.98亿元,但净资产为-11.13 亿元.审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的审计意见。笔者研读了该公司2007年报,发现该司仍存在三大财务隐患:一是以资抵债注水7亿元;二是隐瞒占资5亿元;三是会计差错,包括前期会计差错及报告期会计差错,涉及商誉、预计负债及所得税会计等。尽管审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可是它并没有在说明段如实披露东盛科技上述三大问题,实际上变相认可东盛科技关联方侵占巨资、操纵前后期财务报表事实,且没有发现可能存在的隐瞒巨额占资及报告期会计差错等事实。

  公司影响力:较高

  审计师影响力:较高

  报表粉饰可能性:百分之百

  报表粉饰性质:舞弊

  报表粉饰金额:十亿元级

  江苏阳光(600220)审计师:江苏公证

  笔者在今年年初就怀疑江苏阳光20亿资金流向不明,今年四月初笔者再度指控该公司巨额资金流向不明,包括2007年末5亿的货币资金、10亿的预付账款、 2亿的其它应收款及4亿的其它流动资产,都怀疑涉嫌虚假列报,且怀疑这可能是一起银行、公司及审计师三方联手进行财务串通的大案要案.江苏阳光对此没有作出回应. 截止2008年第一季报,预付账款仍然高达15.65亿元。笔者还质疑该公司以委托贷款名义隐瞒占资,这两笔贷款合计数是7.6亿元,奇怪的是一季末这个委托贷款并没有完全到位。笔者还怀疑多晶硅项目涉嫌设局.

  2007年4月1日,该司对南方报业旗下的《理财周报》多晶硅负面报道提出侵权诉讼,笔者当即在新浪财经撰文指出此举无疑飞蝇扑火,江苏阳光这不理智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江苏阳光有硬伤,这就是其20亿资金流向不明.果然该司迅速与《理财周报》达成和解并撤诉,并承担诉讼费用,,荒唐的是《理财周报》也没有公开道歉。从《理财周报》最新多晶硅报道及其它信息来源分析,笔者严重怀疑该司多晶硅项目前景。

  公司影响力:较高

  审计师影响力:较高

  报表粉饰可能性:百分之百

  报表粉饰性质:舞弊

  报表粉饰金额:十亿元级

本文链接:http://www.dengper.com/qihuo/13334.html 转载需授权!

转载粉饰沪市报表涉嫌

上一篇:儿慈会审计证实无洗钱行为 坚称48亿报表为笔误

下一篇:企业经营者篇——看不懂财务报表做不好财务管理,经营不好企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